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生活的?(一)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生活的?(二)
五花八门的学术团体和读书会
课堂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世界一流大学里五花八门的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坦福大学的每个系科的学术团体,几乎天天都组织学术讲座,像计算机系,从中午12点到下午6点,每个时间段都安排有学术讲座。这些学术活动又分等级,有的是针对同方向的少数专家的,有的是针对本系所有师生的,有的则是面向全校的乃至对社区大众公开的。
针对大众的讲座,即使数学、物理、生物这些高深的学科,一般人也能听得懂。我的经验是,不管听什么讲座,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得。
在2010年访学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叫“复杂系统研究组”的学术团体。这个学术团体每次活动有五六十人参加,既有资深的教授,也有本科生、研究生。参加者的系科背景什么都有,有来自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系科的,也有来自文学、历史学这些传统人文学科的。组织者热情四溢,张开双臂,欢迎每一个新来者,不论你来自哪个学科,也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度。每一个新来者,组织者都让你留下电邮,之后的所有活动都会通知你。这个研究小组开始就是几个人,后来就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现在已经成了上百人的大学术团体。
大学里这种学术团体完全是自发的,完全是出于兴趣,没有任何学校的领导指使、分配,没有功利可图,顶多向学校申请一点儿活动经费,买些开会时用的点心和饮料,或者支付外校专家的交通费。组织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没有任何经济回报。这种自觉自愿的献身精神,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是不可少的。这些团体的发起者既有老师,亦有学生。我们绝不要小觑这样的活动,它们很可能就是某个重大科学发现的契机。
还有一帮华裔子弟组织一个《论语》学习小组,有一二十个人,他们看不懂中文原文,就学习英语译本,每星期三晚上聚会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他们听说我写过一本《孔子和他们的弟子》的书,就请我去跟他们座谈了一次。
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很多系科的学生每个星期五下午都有一个一小时的“美好时光”同学聚会,交流自己这个星期阅读的心得。由于每个人阅读的文献不同,理解角度各异,说出的心得各式各样,这种活动既开阔眼界,又激发灵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足够大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脑力劳动需要一个足够大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拥挤的环境、嘈杂的气氛都很影响脑力工作,所以世界一流大学都特别注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斯坦福大学校园一景。边吃边喝边聊边看书,什么时候都可以交流学习,什么时候都可以翻几页书。
住宿条件很重要,它既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是两个人一个房间,研究生都是一个人一个房间,有家属的研究生还是一家一套小洋房。我在斯坦福读博士时,是带着家属的,分配给我的学生宿舍楼上有两个房间,楼下是一个客厅和一个厨房,还有阳台和后花园。这样的住房条件就可保证同学之间互不干扰,有家属的学生也能专心学习。我也去过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加州大学,都具备跟斯坦福大学一样的居住条件。
美国像样一点儿的大学都给研究生提供办公室。1993年,我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书,那里的研究生是两人一间办公室。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是最出人才的地方,培养了大批IT行业的精英,这与他们的学习条件分不开的。我到过他们的系,每个博士生都有一间办公室。连我这个临时去访问一年的访问学者,斯坦福大学也给提供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工作效率。我的《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一书就是在这间办公室写成的。
在学习上,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空间。这包括休息的空间、讨论的空间、吃饭的空间、散步休闲的空间,只有具备了这些空间,才能保证学生的思想空间。
在大学读书是一个探险的旅程,不是逛公园
我在不少大学讲学,学生常问我“能不能给他们一个忠告”?我的回答是:“把大学学习看作一个探险的旅程,千万不要把它当作逛公园。”
斯坦福大学的商学院在美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培养出了许多大企业家。老院长罗伯特·琼斯教授给经管学院的学生作了一次报告,其中一个忠告就是“不要停留在令你舒服的环境中时间太久”。的确,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点儿跟自己过不去的精神,敢于挑战自己。
有一个统计,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绝大多数的人在大学学习成绩都是B。牛顿和爱因斯坦甚至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他们在老师眼里并不是好学生。而那些成绩都是A者,后来干什么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是很正常的。那些敢于挑战自己的学生,容易被看成离经叛道,一般不会在成绩上表现自己,而科学真理的发现正是青睐这种离经叛道者。
在2010年耶鲁大学的开学典礼上,理查德·莱文校长这样告诫新生:“耶鲁大学开设有2000多门课供你选择,但是你不得不错过98%的课程。但是我要督促你们多尝试不同的课程。每一个学科代表着人类的不同经验,任何一个学科都能够给你提供不同的窗口,去领略自然界和社会的文化积累,让你能够从不同角度看世界。如果让我给你们一个忠告选课的话,兴趣尽量广泛,尽可能多涉猎各种学科。不要老抱着这样的信念,你来大学之前选定的学科是最适合你的。
选一些完全超越你以前知识经验的课。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还可以发现你意想不到的巨大潜力,这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