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的不少同学都是普高留学,这条路大家都知道,不好走。在这条路上,不仅要战胜自己,还要克服来自父母、亲戚、老师、同学的压力。同时,还要克服中美完全不同的体制差、文化差异。对于普高的同学来说,留学就如同“西天取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普高留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普高留学,好比西天取经。
从中国严格的中学教育体制中走到外国严格的本科教育体制中,安逸从来不是他们的选择,拼命才是永恒的主题。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人认识、理解在留学生食物链下游的普高留学党们,希望在他们奋斗的路上能收获多一点鼓励,而不是恰恰相反。
第一难:一入普高深似海 从此头发是路人
从萌生出国的想法开始,普高党的路就注定艰辛。
不论是老师同学的不(愿)理解,还是突然进入完全不同的教育体制的不适、面对大相径庭的生活方式的无措,抑或是在高昂的投资和诡谲的国际形势下对回报的难以预料。
决定出国的时候,校领导和班主任对你关心备至,看了看你的成绩单对你说 “这孩子出国可惜了”,然后让你签下不高考的协议;走在学校的楼道里,你撞见过迎面遇见的老师同学吃鲸的表情,并询问你:“怎么还没走啊?”这时候你感觉自己好像是个辍学在家的无业游民;
一旦你出没在学校,大家就会觉得你很闲,让你四处跑腿帮忙,还问你出国是不是只用学英语;
就算你收到了录取,他们看着你offer上赫然写着的凯斯西储,维克森林,莱斯大学,还是会仔细翻译出学校名字,并且字正腔圆地念出 “凯斯保留地大学” “觉醒森林大学” “米饭大学”。
但其实,你比你们的同学过得辛苦多了,这种辛苦不仅仅是在于学业,不仅仅在于心理,也是在于在孤军奋战的出国道路上摸索申请规划等诸多事宜,这条路上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Liudy:“会考之后有一阵子校领导发令说当兵和艺考的不来上学就不给发毕业证,莫名其妙的我也需要去上学😂然后我就开启了在学校从早七到晚十的 sat 和 ap 备考😂原理就是完全忽略老师讲课,背单词+刷题。
很神奇的是那段时间我的标化上升的最快,从 1280 直升 1480。普高的生活给了我适应高强度学习的自律,也给了我一种不同的看事情的角度(高中很多同学都是二本,然而我在他们中间显得无比的幸运,但同时我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Jenny:“高中一边能少写点学校的作业就少写点,一边抓紧一切的机会学托福和美国高考。我是住宿生,每天晚上都打着手机的闪光灯学到所有的舍友都睡着了才算是完成,还要躲着生管进屋来抓。周末一来,就得马不停蹄赶往出国学习机构泡上一整个周末。当时寒暑假也是被出国考试的培训占满了,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放假。有时候上课偷偷不听拿出留学考试的题目来写的时候,还要遭受同学奇怪的眼神或者是好奇宝宝们的提问。(身边的同学总是对美国高考数学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甚至有时候,你们千百倍的付出,会被拿来嘲讽,践踏。
@某微信用户:“数学课上。由于 SAT 考试的临近,我和班主任协商坐到最后一排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全天的复习。其中一天的数学课上,我的名字莫名其妙的被提到,不由得从题海中被拽到课堂,原来是数学老师突然讲起了八国联军侵华,他说,人家当年打咱们打得那么狠,可现在多少叛国贼哭着喊着往国外跑,国外的屁都是香的。
话不多,只有一句,却如匕首插入我的心。话毕,全班同学心照不宣的看着我,发出嘲讽的笑声,甚至有一两个人喊出了我的名字。我后来忘了我是怎么度过那节课,那个上午的。
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受到外部刺激或者脑部受到碰撞后,遗忘了一些自己不愿意记得的事情或者逃避的事情或人或物为选择性失忆。那节难堪的数学课我应该一辈子都不想再回想起来了。
当我后来不在学校了,数学老师从同学那里得知 SAT 数学考满分后,在班里竟然说,你们看到了吗,美国数学多简单,连 xx(我的名字)都能考满分,咱们班同学去了随随便便就都是满分。
知道这件事后,满心的欢喜如同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于乌有。我其实课下把 16-18 年市面上所有的数学真题都做了不止一遍,并且把每一道错题都认真的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在他的口中,我所获得的成功不值一提,并且,我还是一个叛徒。”
但其实,不管做任何事,我们都会遇到贬低我们的人,不论他们是嫉妒,是固执,是守旧,或者只是三观不同,都不应该成为你们在追梦路上的心结。相反,这种不被看好更应铸就你的义无反顾。
第二难:顶得住学校师生横眉冷对 顶不住七姑八姨灵魂拷问
申请季过完,算是逃过了学校的一劫,可紧接着的过年让他们在老家的生活也不能消停。老家在村镇里的同学深深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被包围的外星生物。接受新鲜事物,在这里,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
七姑八姨:“不高考?那人生不完整啊(笑)什么时候出国?每年学费多少?读多少年?读什么专业?什么时候回来?还高考吗?高考的话能去什么学校?”
你(尴尬又不失礼貌):“大一大二先不定专业,通识教育。”
七姑八姨:“不定专业?那你找什么工作啊?读研吗?那还得读几年啊?读完还回国吗?” “什么?毕业在美国找工作??这孩子不孝顺。” “什么?毕业回国??这孩子没能耐。”
@呼风唤雨:“亲戚们总觉得出国是懦弱和自暴自弃的人才会选择的道路。但我觉得你们所谓的高考优越感,是你给自己的说辞,你可以拒绝去了解任何别的与你不同的生活方式,停在原地洋洋得意,这跟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从我踏出自己舒适圈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跟你不一样了。我不相信不是国际班就不能申请留学,那我便愿意去尝试新的可能。Diversity 不止在校园,也会在我的人生中。”
但重重压力之下,父母却一直义无反顾地支持着我们,如果说我们可以忽略亲戚不屑一顾的嘲讽,我们永远忽略不了父母失望的一皱眉,和嘴上说着的 “没关系”。
@José:“因为身处普高,所以身边大多数同学都是要高考的。不少人问我,你家是不是很有钱才出国的?在一个人接受基础教育阶段,拥有优渥的社会资源实在不是一件骄傲的事情,是你父母提供给你的 ‘能力之外的资本’。
这也是大部分来自普高留学党心里最大的矛盾:父母对自己投入的教育成本与自己将会得到的回馈成果是否会相匹配。
每一次考SAT,雅思之前都会希望是最后一场,只为省下高昂的路费和天价的考试费。当你的父母看着你对成绩失望的神情时说,‘没事,咱们再考下一次’ 时,心里总会充满内疚,恨自己之前没有更努力一点。”
七姑八姨,你们没生我没养我,所以也没资格评价我。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