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周刊
中美经贸高级磋商结束了。连续两天的此轮中美经贸磋商,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明确了下一步磋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此次双方重点讨论了贸易平衡、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和农业等问题。这些问题磋商的具体情况如何?走出去智库(CGGT)本周推出新一期《美国观察》,由北美研究团队成员孔闻峥在美国为您提供前沿的资讯分析。正 文中国的新年——春节将近,中美最新一轮贸易谈判终于继续向前迈进了一步。
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带领的中方代表团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带领的美方代表团进行的为期两天的谈判在31日落下了帷幕,无论是从双方的声明还是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反馈来看,这次谈判都取得了比较正面的成果,可以说是给予备受煎熬的中美企业一份难得的新春大礼。综合双方的声明以及美国媒体、专家的报道,可以看出这次的谈判确实有进展,虽然中美双方弥合贸易方面的分歧仍任重道远,但一些信号表明,双方在此前约定的截止日期——3月1日之前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成果斐然:通过磨合迈向理解从双方发布的声明,就可以看出本次谈判双方对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详细和具体的讨论。双方都在声明中列举出了谈判涉及到的一些重点的话题,中方重点提及了贸易平衡、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实施机制。美方声明中的列表在此之外却还多了两条:政府补贴和国有企业问题,以及货币在两国贸易关系上的角色。
毫无疑问,双方确实像美方代表莱特希泽在31日所说的,进行了激烈和具体的探讨,而最终的成果说明,双方在互相理解方面有了不错的进展。
互相理解与磨合一直是中美间的重要课题。中美之间现在的很多问题来源于双方对彼此、但特别是中国近些年突飞猛进变化的不适应。不光是美国,就是中国自己可能都没有为这种快速的变化做好准备。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供应链上位置的变化、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让两国间已经多年未曾大动的贸易关系与相关机制显得有些落伍。这次贸易争端从去年上半年的爆发到现在终于进入解决程序的过程,也正是双方对新的关系、新的机制进行探索的过程。
最开始,美国似乎想要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一站式全方位改革,而中国却明显对这样的要求不太买账。随着时间推移,美国认为中国不可能一夜之间做出颠覆性改变、双方需要找到中间点的声音变得普遍,而中国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逐渐以政策的形式推行,这帮助了双方达到今天的成果,也是继续谈判产生成果的重要基础。
单从谈判角度来看,不断拉锯谈判的过程同样也是双方团队彼此试探、适应对方节奏、互相之间产生一定信任的过程。从最开始硬碰硬的态度和没有什么建设性成果的沟通谈话,到现在双方可以在谈判的重点话题上保持基本一致并且开始起草框架,这也是实打实的进步。
前路艰巨:协议形式和内容有待商榷在此次声明中,双方都强调了“实施机制”,这也说明两国都意识到遵守协议与达成协议本身是同等重要的。这在中美两国经历了一些信任危机之后是尤为重要的一个进展。但是从双方对这一点的强调上,也能看出一些问题——对最终谈判成果的形式和效力,双方可能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也是未来的谈判中重要的挑战之一。
在这点上,别说中美双方,就是美国内部也没有确定的说法。目前已知莱特希泽确定最终的成果将不是一份会送至国会进行投票的文件——也就是说,不会是像美国的各种自贸协定一样的正式双边协定。彭博社分析认为,最终的的成果有可能是一个谅解备忘录。但是无论是何形式,双方保持初心、遵守成果,对重新建立其彼此的信任是极其重要的。除了形式之外,在内容上,从两国在声明中总结的、本次谈判重点讨论的问题中,美国多出来了两点这一微妙差别,就可以看出双方之间在具体的经贸问题上还是有谈判的空间。
虽然双方将谈判拆分成了若干个要点,最终的核心其实还是中国经济结构改革,这一中美均非常关注的话题。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中国研究员Daniel H. Rosen的评论认为,两国之间的重点,就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会走多远,这个听起来简单,但是其实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两国提到的要点中,技术转让、壁垒、补贴全都与此息息相关。
同时,中国经济改革也正在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中国在作出某些决定时,要参考美国的接受度;而根据中国的这些决定,美国要权衡两国之间最终会是怎样的关系和机制。当然现实世界中不只有中美关系,两国都还要考虑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影响,比如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将是大多数国家所喜闻乐见的,中美在经济上交恶将让世界经济遭受冲击,而美国也可以联合其他盟友共同敦促中国继续进行改革。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这对中国当下来说是最艰巨、但也是最必要的一项任务。
3月1日可以期待什么首先,从美国现在放出的信号,可以认为三月一日我们确实是可以期待些什么的:特朗普与莱特希泽都表示,不会延后这个最后期限;而特朗普对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展现出的积极态度也是个利好,因为似乎有着良好私交的两位领导人的几次会面都收获了建设性的成果,而特朗普更是在31日发推表示“在我和我的朋友习主席在不远的将来见面前,将不会达成最终的协议”。除了两国首脑的可能会面,美方团队更是很快又将访问中国推进谈判,这本身也是我们期待与欢迎的发展。
对于在3月的协议中可以期待什么,特朗普本人给出了矛盾的信号——一度表示可以接受一个有限的成果,但是后来又表示这会是个重大改变,美国商界和学术界则表现出了非常谨慎的乐观——会有协议,但是协议内容会有多广多深则有待观察。从特朗普在白宫发布会以及推特上的反应来看,技术转让、市场准入以及农业贸易仍是他特别关注的几大要点,即使3月1日的协议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为更复杂的协议铺路的成果,这几个问题被涵盖在内的可能性也很高。
一些美国商界代表似乎希望这一次的协议可以对双方之间的核心分歧做出建设性的解决,因为按照特朗普政府的特点,如果一次性无法得到解决,就不能排除在未来双方再度受到关税等问题威胁的影响——这对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来说当然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比起一次性解决分歧,还是逐步解决听起来更现实一些——特别是在双方只剩一个月的谈判时间、问题却堆积如山的情况下。而且中国有很多“小步”可以迈:合资企业的所有权限制,美国信用卡公司的电子支付执照,更完善的包含国有企业的反垄断法,控制对农业和工业的补贴,教育、医疗、物流等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等等,都是中国可以提供的项目。
虽然它们最终都指向深化改革开放,但是逐条拆开来说对贸易谈判似乎是更有利的。所以最后,由两国团队形成一份没有那么复杂的协议、再由两国领导人在会面时提出下一步的行进方向,是不少学者的猜测。
总体来说,31日截止的贸易谈判收获颇丰、未来可期。最终的结论其实还是只有一句话: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程度将是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中美贸易争端的发生与解决是推动中国改革的重要推手。这一个月会带来怎样的成果,中国改革的决心与美国对中国改革理解和接受的程度都将是核心问题。美国西北大学传媒学院硕士。本科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得经济学和传媒学双学位,专司财经报道和经济研究,是走出去智库(CGGT)北美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