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上学期买的书,断断续续已经看了一半了。个人认为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很适合翻译小白入门。当然十二天并不能让你学成英汉翻译,但是突破一下还是可以的。谁都扛不住Ebbinghaus遗忘曲线😅,因此我整理这个笔记复盘一下。这篇推文包含了书中的干货,也加上了我的一些理解和拓展内容。剩下的笔记也会在整理完后陆续推送的。
1. 将一段英文翻译成中文首先必须三个步骤(“英译汉三部曲”)
断句————翻译————重读
断句:在英译汉的时候,如果出现译文读起来不通顺的情况,那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结构上没有处理好,对此我们可以 重新断句 。
断句需遵循的原则:
1)在原有标点处一定要断句
2)在从句处一定要断句
3)在非谓语动词处一定要断句
4)在介词短语处一定要断句
5)主语过长一定要断句,而且要单独翻译
注:以上断句的顺序是按主次的先后顺序来判断的
翻译:建议翻译初学者采用 字对字 的翻译方法(即“对等论”)。大多数人采取的“意译“方法其实都是在”创作“而不是翻译。
重读:脱离原文,读译文,让句子更加符合中文语法的要求,更加流畅,更加有美感。
2. 中英文定语位置的差别
中文:大多是前置定语,后置定语较少
e.g. 清香的茶叶;
昨天晚上趴在房上的小白猫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存在定语后置的情况
e.g. 中国疆域之辽阔,人口之众多,资源之丰富。(“之”引起的定语后置)
英文:既有前置定语,也有后置定语
e.g. a pretty girl;
a child apopted;
a boy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a physician alive
(最后一种情况属于以a-开头的形容词[也称为表语形容词]修饰名词时, 一定要后置 ,基本上所有a-开头的形容词做定语的时候都要后置 。)
因此,英文中的定语翻译成中文时,一定是前置。
3. 英文中介词的翻译方法
1)将英文介词翻译成方位副词
e.g.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桌 上 有本书。
2)将英文介词翻译成动词
e.g. I went to Paris by plane.
我 坐 飞机去巴黎。
老师 带着 一本书和一条狗走进了教室。
得出这样一种结论 需要 一定程度的把握。
4. 中英文句式的差异(语言顺序)
中文:先出主语 + 废话 + 最重要成分
英文:先出主语 + 最重要成分 + 废话
(废话包括定语、状语、补语、插入语)
e.g. I went to Paris by plane.
错误语序:我去巴黎坐飞机。
正确语序:我坐飞机去巴黎。
错误语序:老师走进了教室带着一本书和一条狗。
正确语序:老师带着一本书和一条狗走进了教室。
正确语序:只要假设这个孩子对于测试的态度,和与之相比较的其他孩子的态度相同...
这也是为什么英语中定语从句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后,而不是之前的原因。
错误语序:China is a major developing country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正确语序:(As a major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内的为废话
5. 否定转移
because和by引导从句时不转移,引导短语时需要否定转移
e.g.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也只要他没有因为缺少别的孩子所拥有的相关信息而收到惩罚。
(此处“by”意为“because of”)
百科词条对于“否定转移”的解释:否定转移是指否定形式在谓语动词 ,而否定的信息焦点却在状语和表语 ,或否定形式在主句,而否定的信息焦点却在从句 。这是英语的一种习惯思维方法,与汉语不同,应予注意 。
简单的来说,否定的转移就是指英语否定句在句中某一部分(常在谓语部分),但在语义上却是否定另一部分的现象。翻译这类句子时不要单纯依赖语法分析 ,而应从语义上分析,根据上下文理解句意。
e.g. He doesn’t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s easy for him.
他之所以教书, 并不是因为他觉得教书轻松 。
1)否定形式在表示“看法”的 谓语动词 上,语义上却是否定后面的宾语从句。
此类动词有:think, believe, suppose, imagine, expect, anticipate, fancy, consider, find (感到), guess, be supposed to, calculate, figure, reckon等
e.g. I don't think you will be late.
我认为你不会迟到。
我认为她还没到上学的年纪。
2)否定形式在表示“感觉”的谓语动词上,语义上却否定表语部分。
此类动词有:appear, seem, feel, sound, taste, smell, as if, feel / look / sound as if, feel /look like等
e.g. The old streets don’t appear deserted. ( not deserted . )
老街看样子还没被废弃。
我今天感到不怎么舒服,头痛。
食物尝起来不新鲜。
3)seem, prove, happen 与不定式构成复合谓语,形式上否定谓语,语义上否定不定式。
e.g. The president didn’t happen to attend that meeting. (happen not to attend … )
董事长碰巧没参加那次会议。
你的答案看起来似乎不正确。
4)pretend , remember 的宾语为非谓语动词 时,形式上否定谓语,语义上否定宾语。
e.g. My Italian friend didn’t pretend to see her tutor inthe dining room. (pretend not to see … )
我的意大利朋友在餐厅里假装没看见她导师。
我记得不曾带钱包出门。
5)在“It is / was likely / probably + 从句”中,形式上否定谓语,语义上否定从句。
e.g. It isn't likely that it will rain tomorrow.
看起来明天不会下雨。
他今天也许不会来这里了。
6)形式上否定谓语,语义上否定状语或状语从句。
e.g. He doesn't go to school by bus but on foot.
他不是步行去上学, 而是坐公共汽车。
不要口里含着食物说话。
他把男孩从铁轨上抱到安全地带 ,不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名誉,而是为了孩子的父母。
注:含有not … because (of) 的句子,情况较复杂,需根据逻辑、语境和常识进行判断是否需要作否定转移 ,如需转移的话,往往是由否定谓语转为否定状语。例如:
我教书并不是因为我觉得教书轻松。
发动机并不是因为油用完而停车的。
他没去上课,因为他生病了。 (这句话不需作否定转移 )
经理没发表讲话,因为他喉咙痛。
A. 她给你打电话并非因为她爱你。(发生了否定转移)
B. 她没给你打电话是因为她爱你。(未发生否定转移)
到底哪种理解正确,我们无法从逻辑意义上进行辨别,这时我们只有借助语境即上下文来分析了。
7)表示信念、看法、愿望的名词充当主语从句的表语时,形式上否定谓语,语义上否定主语从句。
这类词有:hope, thought, view, opinion , wish, expectation, belief, plan等。
e.g. It is not our expectation that you will suffer a lot from that. (will not suffer … )
我们希望你不要为那事受太多苦。
我的看法是你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脑游戏。
他们计划星期天不做家庭作业。
8)含有全体意义的代词和副词作主语或宾语时,形式上否定谓语,语义上否定主语或宾语,表示部分否定。
这类词有:all, both, every, everybody,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ways,altogether, entirely,wholly等
e.g. All the people didn't know the truth. (Not all the people knew the truth.)
并非所有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两个孩子并不都聪明。
的确不是人人都喜欢它。
对于他们我不是个个都认识的。
注:当all 与can not 或 won’t 构成否定句式时,其否定不再发生转移,而表示全部否定。
所有外国人没有签证均不能过境。
所有的治疗对他的疾病都无用。
9)"否定主句+肯定式方式从句" 中,主句和从句意思正好相反。
e.g. Whales are not fish, as many people think. 鲸不是鱼,而许多人却认为鲸是鱼。
10)主语是否定特征时,翻译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否定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e.g. Nobody who has ever seen good-quality color television can ever be completely happy with black and white again.
看过高质量彩色电视的人再也不可能对黑白电视感到满足了。
关于“否定转移”的内容有点多,把这部分内容拓展开来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对“否定转移”有个大致的了解,光靠背诵肯定是无法一下子就消化掉的,还是需要在日常的翻译练习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自己一点点总结规律并逐步掌握。
6. 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定语从句的翻译主要有三种方法:前置译法、后置译法、句首译法
1)前置译法
将定语从句完全置于被修饰词之前,在定语从句后面加上一个“的”就可以了
2)后置译法
将定语从句完全置于被修饰词之后,但是要注意的是,需要翻译关系词
(关系词:指的是在定语从句中引导定语从句的单词,如which, that, whose, who等词。一旦定语从句后置,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将这些词翻译为具体的名词。)
e.g. The Greeks assum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had some connection with the process of thought, which took roots in Europe long before people realized how diverse languages could be.译文:希腊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思维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观点早在人们认识到语言的多样性之前,就已经在欧洲植根了。
(这句话中的which十分重要,因为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应当遵循后置译法。后置译法需翻译出关系词,在这里which指的是前面整个句子,而不是“联系”。)
3)句首译法
将定语从句完全置于整个句子的前面,调整全句语序。但是这种翻译方法不是十分常见,因为在刚开始学习笔译的时候,并不主张改变句子结构,不然易引起句子歧义。
进行句首译法的句子结构通常为:
中心词 + 定语1 + 定语2
只需要将定语2置于句首,定语1在后,把含有中心词的句子放在最后翻译就行了(这也是依据第4点中文的语言排序方式——废话在前,重要部分在后)
e.g. They(the poor) are the first to experienc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s a curse/ which destroys the old muscle-power jobs/ that previous generations used as a means to fight their way out of poverty.译文:以前几代人用旧式的体力劳动作为手段来摆脱贫困,而科技进步又摧毁了这种体力劳动,所以穷人最新体会到科技进步之苦。
(注:定语从句修饰的是technological progress,而不是curse,这种用法在定语从句中也称为定语从句远离先行词。)
看到这你可能会有疑惑,我们该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什么时候该前置,而什么时候该后置呢?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定语从句的长短来判断。八个单词(包括八个单词)以下的定语从句前置,而多于八个单词的句子则是后置。(为了方便记忆,我自己编了个口诀:多八后,少八前,等也八前)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
7.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 限制性定语从句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 限制性定语从句 | |
形式 | 与主句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 与主句之间不用逗号隔开 |
功能 | 对先行词作附加说明。去掉后,句子剩余部分的意思仍完整、明确 | 对先行词进行限定、修饰。如果去掉,剩余部分的意义便不完整、不明确。 |
先行词 | 名词、名词性词组或整个主句 |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
引导词 | 除that和why之外的关系代词和副词 | 所有的关系代词、副词 |
翻译 | 常译成并列分句,后置译法 | 常译成前置定语 |
e.g. She has found the necklace (that) she lost two weeks ago.
She is working hard, which everyone can see.
她工作一直努力,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注:并非只有which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使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若先行词指人可用who, whom或whose来引导;
先行词指物,可用which或whose;
先行词表时间或地点,可用when或where引导(时间状语、地点状语)
笔译中限定性定语从句可采用前置或者后置翻译法,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采用后置合译法。口译中一般都采用后置合译法,不存在限定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8. “循环套用”定语从句
基本结构:
中心词 + 定语1 + 定语2 + ...... + 定语N
实际上就是有N多个定语从句,定语1修饰中心词,定语2修饰定语1,第N个定语从句修饰第N-1个定语从句中的最后一个名词。
遇到这么复杂的定语从句该怎么解决呢?
一般来说,三个定语从句循环套用比较常见,要么把定语1和定语2放在一起翻译,把定语3单独翻译;要么把定语1单独翻译,定语2和定语3放在一起翻译。
看到这,我们又怎么知道把哪几个定语放在一起呢?
实际上只要根据这几个定语的长度来判断就可以了。请看下面的公式:
• 定语1 + 定语2 ≈ 定语3
就把前两者放在一起翻译
• 定语1 ≈ 定语2 + 定语3
就把后两者放在一起翻译
• 如果三个定语一样长的话,通常还是把前两个放在一起翻译
9. 自然增词法
增词法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ー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当然不是无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然无其词但是有其意的一些词。(增词不增意)
e.g. 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译文:行为主义者认为,孩子生长在有许多刺激的环境里,这些刺激发展了他或她适当反应的能力,他就会经历更大的知识发展。
(这个“他”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增词现象,因为把定语从句后置之后,主句的谓语也就缺少了主语,那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增加主语。)
10. 直译(metaphrase)与意译(paraphrase)
直译:基本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把一种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的过程。
意译: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进行释义性的解释。意译更加倾向于文学翻译。
11. 一般来说,一个人或是一群人的后面出现了一个动词,动词后面有宾语从句,即使我们不认识这个单词,我们都会把这个词翻译成“认为”,这是一种十分适合于考试的方法。
e.g. 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d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行为主义者认为,.......
希腊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思维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注:some应该翻译为“某些”,而不是“一些”,因为科学家在表达某种观点时都存在不确定性,而“某些”这个单词刚好符合这个要求。)
最后:这些总结的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只能说是大多数句子适用这些方法,一旦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啦😊~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