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申请总结比我想象的要困难许多。一方面来说,离申请季结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许多当时印象深刻的事情现在都很难回想起来。另一方面,因为想要在这篇文章中写出自己最深的感受,我需要很长的时间酝酿那份感情。但是我最终还是决定克服自己的完美主义思想,开始动笔,准备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高一高二的时候,我对于申请季的有一种既期待又恐惧的感觉。期待是因为申请季将给予我一个透彻地理解自我以及为未来做决定的机会。恐惧则是因为在高二时目睹了学长学姐对申请结果的反应:他们的或狂喜,或崩溃都让我本能的感觉申请季是一件情感消耗很大的事情。看着他们在朋友圈里的深夜小作文和抱怨,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幻想自己申请季会面临怎样的问题。 “我该怎样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抽出时间写出有灵性的文字?” “写文书灵感枯竭怎么办?”“面对一纸拒信的时候我会不会也万念俱灰?”这些问题我都无法回答,正在迷茫之间,高三就要开学了,申请季也就在眼前了。令我惊讶的是,申请季与高一高二的生活也没有很大的区别。似乎高一高二用来做活动的时间都转换为写文书,也能够差不多保证六个小时睡眠。早申请的两个月只需要写主文书和五篇以内的附加文书即可 (ED文书两篇长文书或四五篇小文书左右,EA两篇左右),写作压力从数量来讲也没有特别的大。那么,申请季前期的难到底难在哪儿呢?申请季一方面难在它所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是家长,朋友,和自己同时经历的,更糟糕的是,它会互相传递,加深负面影响。还记得我好朋友ED被Defer那天,她十分沮丧,说自己难过的原因不是因为只有很小的几率被转正,而是还要继续考标化,写文书,浑浑噩噩,战战兢兢地再度过三个月。她说她真想快乐地学习和看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上课时不时地就会想起申请的事。我想安慰她,却发现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给她一个拥抱。那天是12月12日,距离我的ED放榜还有150个小时,而我已经因为看到了身边朋友的结果而紧张地文书都写不下去了。
申请季中,我常常半开玩笑地埋怨我妈,说申请季里我自己心态挺好,反而是她压力很大。其实现在看来,我无比能理解父母的那份焦虑。申请季中,对于申请材料和进度情况掌握最好的是自己,其次是学校咨询师,而这种对于申请状况的把控自然而然地会带来一种心安。但是父母却没有办法真正直接地参与到申请中,想要仔细地询问进程,却又害怕耽误孩子的时间,或者影响孩子的情绪。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两三次半夜在父母面前崩溃大哭,发泄压力。但是我爸妈却不能表现出来自己也很紧张,只能把焦虑埋在心里。所以在这里建议学弟学妹在申请季的时候要跟爸妈多聊聊天,一方面让他们减轻压力,另一方面也会让自己觉得申请季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爸妈在身后。
申请季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文书的质量。前几天我做了一下文书稿数的盘点,主文书我一共写了29个完整稿,一共换了7个不同的主题,才最终写出了让我满意的版本。我的咨询师常常说我有完美主义,动笔慢,总是会想很多很多才开始写。这样看来,29稿这个数量或许还不是我朋友里写得最多的。
说出来这个数字其实不是想让学弟学妹们对于申请季产生恐惧。我想说的是: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过程。我最开始写了一稿2500+的文书,讲的是我从初三看《三体》之后几年间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写这一稿文书之前,我给自己的定义一直都是一个喜欢不依不饶地思考哲学问题的人。但是当阅读这篇文书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自大,甚至有些做作的小孩儿,全篇文章看似深刻,但并不真诚。于是,我便心疼地割舍了这个主题,转而去写荡秋千,在北京城骑车乱逛,与同学写信这类比较具体的事情。这些主题好写也好升华,却让我感觉与真实的自我隔着一层面纱。“我到底是谁?”这个基础的问题把我难了整整两个月,我看了许多名作家的自传以及散文,与不同的人聊天,看学长学姐的文书点子,自己在晚上戴耳机想问题……
直到十月中旬我才找到真正想写的东西。那天晚上我和经济老师在他教室聊了一个多小时的天,喝了两种茶叶,然后骑车回家,花了两个小时就写出了一篇新文书,也是我最终版文书的初稿。写这一稿的文书无比的顺畅,后来也只有些许的缩字数和语言修改。我觉得这是因为前面写的20稿文书让我学会了熟练地用文字表达自己最诚实的想法,并且前面的文书的片段我也能够直接拼接到这一稿的文字中。因此,我建议学弟学妹不要觉得换题目,写很多稿文书浪费时间,或者因为文书频频被打回而心灰意冷。我的经历告诉我在文书写作方面,没有什么文字是白写的,而是都会增加终稿的文字质量。
刚刚说了主文书中会思考“我是谁”的问题,而Why School(为什么要申请某学校)文书则需要回答“我要去哪?”在最终选择芝加哥大学前,我经历了从八月到九月整整两个月的纠结,考虑斯瓦尔斯莫学院(Swarthmore College,以学术著名的文理学院)和 芝加哥大学哪一个更适合我。我七月去芝加哥上了夏校,八月去了Swarthmore的访校和面试。这两个地方都有着卓越的教学条件,并且都有一种“书呆子”的可爱气息。他们的不同就是Swarthmore是一个温暖的小集体 (我的面试官小姐姐特意说了她选择这里而不是芝加哥的原因就是她觉得Swarthmore比芝加哥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我完全能够想象到自己在Swarthmore有怀念终生的愉快大学经历,但是却又害怕这种舒适体验阻止我在大学期间接触足够的挑战。最终,我觉得在芝加哥大学就读可能会压力更大,也会有很多孤单的时候,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真正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在写Why Uchicago的时候,我便用时间顺序完整地写了我对于芝加哥大学的认识,从我与它的相知相识,到我对它的怀疑,再到最终的释然。现在回想起来,或许就是文字中包含的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我自己,也打动了招生官吧。
现在回想起来,写出芝加哥的三篇文书是我申请季中最耗心血,但也最有收获的事情。申请季难在文书,但是贵也贵在文书。我的主文书帮助我深刻地理解了自我,Why School文书帮我想清楚了我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而另一篇芝加哥古怪的附加文书则让我写出了我的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写文书的过程虽然常常纠结,有时痛苦,但是在书写文字的时候还是会感激申请季给我这样一个集中头脑风暴,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12月18日早上6点半,我的申请季结束了。当我躺在床上,颤抖着手点开portal,并且看到那一行Congratulation时,我先是如释重负,而后还是无法反应过来这一切都结束了。我的焦虑,喜悦,麻木,悲伤便也都随着这一个结果结束了。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无数同样符合要求的同学因为运气和随机性而失去了梦校的Offer。但是我相信,大学申请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失败或成功,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在这里我预祝我同届的同学们在RD阶段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学弟学妹们在今年的申请季中圆梦。但更重要的是,祝愿大家都能在申请季中学到东西,有所成长。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