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申请党在申请季的故事风格都不同,如果要形容今天这个美高男孩,必须用一个词来形容——“目标明确”因为目标明确,他在选课时走了一条和国内学子不一样的道路;因为目标明确,他将一项活动持续了三年之久;因为目标明确,他钻研了申请学校教授的书籍并写读书感受;因为目标明确,他和一位纽大招生官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他的申请故事分为“学习篇”、“活动篇”、“学校资源篇”、“文书和学校联系篇”、“标化篇”,每个篇章都围绕着“目标明确”这个核心,不管是美高学子,还是国内学子,都可以从他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我是美高学生,有一段转学经历,九十年级两年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宗教学校就读,因为宗教味比较浓,学习强度也不是特别大,提供的课程没有特别想要的,所以之后就转学到了波士顿旁边一个不错的走读学校。
九年级时我也不确定自己会去什么学校,所以一开始就以藤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术和活动都做的非常认真。后来才发现标化没有特别高,最终定校从藤校变成了纽约大学。
虽然我的选校有所变化,但是我的目标很明确,九年级开始就知道自己是要学商的。但因为商科是比较难进去的,经济学转商科比较容易,所以这关乎到我的经济学选课、活动、文书、学校联系等方方面面。
1、学习篇选课“另辟蹊径”,但不背离学经济目标
为什么选课特别重要呢?因为现在中国申请者特别多,今年纽大大概有8.4万份申请,所以从8.4万申请中,你怎样让你把自己区分开来就显得特别重要。
我在十年级开始就比较有针对性的选课,因为那个时候学校中国人也是挺多的,中国人比较擅长理科,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等都是大家通常选课的内容,但是我会着重选一些关于社会科学这方面的东西,比如修了经济学,参加商科讨论会。
除了社会学,作为一个比较偏文科的学生,我觉得了解一下美国历史还是特别重要的,美国历史在美国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在AP等级的美国历史,学的国际学生是特别少的,但是我决定还是要挑战一下自己。在美国第三年的时候,我选择了美国历史和比较难的一节政治,两门都拿到了A的成绩。
有特别的一套针对性的课程选择,会让别人觉得你早就已经决定好自己要学什么,对你想学的东西有一个特别长时间的热情,这样子有助于申请官把你和其他学生区别开来。因为在你的申请池当中大多数人都是中国人,而中国学生倾向于关于理科的东西,比如数学学术活动,我就走了一条比较非主流的路线,效果还是不错的。
5门AP成绩,针对性选择课程效果最好选课方面,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AP课程,AP课程是高中学的难度比较高的课程,到大学可以换学分。我修了大概6门AP课程,最后考了5门。
这些AP课程,我觉得是有针对性的比较好,比如我要学经济学,所以AP课程就选择去学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美国历史,这种跟以后专业可能会相关的内容,还有微积分和统计学,这些我都学过,因为这些都是和我以后专业学习息息相关的,大学看了也会觉得你对你的专业的确有热情,是有在为你的专业学习做准备了。
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大家可能会挑比较难的课程,比如中国学生会追求很深的数学程度,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我个人认为美国大学比较看中的是你独立思考和有没有长期追求的目标。
如果你选的课程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喜欢的,上得再难我觉得不会有特别多的帮助,要有一种特别专一的指向性和长期的坚持,这个才是美国大学最看中的。
2、活动篇创办模联社,到连续两年参加哈佛模联大会
我在转学前的俄勒冈宗教学校自己创办了模联社,因为当时我们学校是没有模联的,我就联系了我们州的模联会,希望允许我们在自己学校建立一个新的模联社,当时第一批有30个人加入。这个在申请中是比较加分的,因为原创的活动可以体现出个人创造性、独自判断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这是美国大学比较看中的。
转学以后我也没有停止做模联,因为波士顿这边学术条件更好了,哈佛模联大会(在哈佛举办的模联大会)上,每个学校代表团只能有10到15个人,筛选比较严格,但是因为有模联经验,所以我连续去了两年哈佛模联大会。
像我之前说的,做什么事情你都要有一个比较强的针对性,我连续两年参加的都是国际经济学研讨分会,和我专业比较对口,也可以让大学看到你是有指向性的。
在模联方面的话我是连续做了三年的模联,做的都是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东西,所以大学的话也会觉得你是特别专一和坚持,你要知道你未来想做什么事情。
3、学校资源篇无论学习还是活动方面,都要学会合理利用学校的资源。
在学习方面,我们有波士顿这边学校提供的网课,利用网络平台和来自美国各地的人在网络平台上一种课,难度比较高,但是我还是决定上。我上的是正态心理学,是难度比较大的一节心理学的课。
还有伦理学和哲学课,是社会学范畴,在成绩单上也都是有很强的指向性。在课外活动方面,因为我要学商科,所以特别注意了有没有商科这个大范畴的活动,在学校找到了创业俱乐部和股票交易俱乐部,这些都是属于商业的大范畴。
在成绩单上显示,可以给大学的信息是“我真的对这方面有兴趣,也乐意去尝试这些学校提供的所有机会,完全利用这些机会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
4、文书和学校联系篇转学经历和对纽大教授作品的感受,是我的文书亮点
在申请中我觉得特别加分的就是我的申请文书,无论主文书还是小文书都是比较特别的。为什么说特别呢?因为我有一段转学经历,从一个宗教学校转学到一个正常的学校,这个宗教学校教学方式可以说是“非人性”吧,我把这个经历完全展示出来,有一个对比,还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一个环境到另外一个环境,不同文化的适应度,我都用文字表达出来。
我在描述自己这个转变过程的时候就在暗示纽大:我能够适应你们这种多元化的环境,因为我是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环境的人。纽大是特别关注学生的适应度和文化的多元性的,因为我这个特别的经历,就可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写文书时我觉得也不需要写特别大的事件,即在人生当中的一个特别大的转折点,只需要抓住一些特别小的细节,但是能体现出你符合这个学校的气质。
我觉得我写的比较好的还是小文书,是Why NYU?就是你为什么选择NYU?因为我表明了想要学习经济学的内容,所以我就去它的网站搜了一些教授,挑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教授去读了他们的作品或书,然后我在文书当中提到的就是这些教授的名字,还有我对他们书的感受,以及这些教授如果跟我合作可以帮助我更好实现我的学习目标,同时也帮助学校在经济学研究方面能做出更多的推动。
这样我就能体现出我对这个学校是真的感兴趣,愿意去读这些教授已发表的东西,去研究一下这些教授现在在干什么。总而言之在自己文书当中的话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体现出自己对一个东西的热爱,并且你可以坚持这个东西很久。我和纽大招生官的密切联系,从波士顿到纽约参加纽大活动还有一点给我个人加分的,就是跟招生官的特别好的个人关系。
在美国,每个地区都是有自己的招生官,会到地区比较好的学校来探访,开一些信息会,看看谁会来申请。因为我这个州的招生官来我们学校的时候,我就把自己从其他人当中区分开来,通过问的问题还有谈话给他留下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我跟他一直用邮件联系,沟通我的一些问题,还有我最近学业上的一些进步和发展。
保持相当一段长时间的联系以后,NYU每年都有Open House,可以去听学校领导的一些讲话,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校,也有大学带你参加活动。去年10月份我到NYU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时候,还特意见了这个老师。这个老师当时就认出我了,当面打了招呼,特别热情,对我从波士顿飞到纽约去参加他的活动很激动。
这样子能体现出你对学校有很大的热情,你和他一直保持联系说明你是真的想更加了解这个学校。
5、标化篇从招生官口中获知,标化并非第一位
中国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关心标化,提高自己的标化成绩也是中国普高或者国际高中花时间最多的。因为我在美高学习了四年,托福是免试的,不需要递交托福。SAT我也考了四次,最后考到1470,所以把自己的目标从藤校移到像NYU这一类别的学校。
可能分数在大多数学生看来都是觉得是最重要的,但是其实不是的,我和美国多所大学的招生官都谈过。他们第一个看学生的是成绩单,你的成绩是不是A,是不是有专一性,选的课程是不是比较丰富的,有没有合理利用学校的资源,这个才是他们最看中的。第二才是看的你的成绩。
我还特别问过纽大的招生官,如果在一个全面特别好的成绩单和一个完美的SAT当中,你选择哪一个?他很明确的告诉我他会选择成绩单好的那个,因为SAT只是你一次或者两次考试反映出来的优秀,但是你的成绩单是四年的一个成果,所以说这两个根本没有可比性。
国内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标化成绩重要性被过度夸大了,所以导致了申请者的单一性。他们不会根据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定制自己的课程选择,还有成绩单,所以对一个专业的热情就不是特别好的体现出来,和美国高中的学术灵活性不一样,选择比较少。
我可以向大家分享NYU今年SAT是不能拼分的,不能把单科最好的成绩拼在一起。通过我和招生官的交谈,你如果想进NYU,百分之百的申请者中有50%需要到1420到1470这个区间,所以你达到1450这个成绩申请NYU,你就可以过这个门槛,过了这个门槛以后拼的就是成绩单还有各种活动的软实力,还有就是针对性,即对专业的热情程度。
当然每个学校的商学院都是特别难的,NYU的商学院达到这个分数可能还是不够的,这个分数的基础上要加70分或者是80分才会更加有把握一点,因为对于中国申请者来说,考试是他们的强项,美国大学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基础上能高一点的话,申请NYU就更加有把握。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