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编和江苏的表姐视频电话,询问表姐今年春节是否会带着小侄子回家过年,表姐说给孩子报了一个线下的课,价格不菲!花了她半年的工资,所以,要“好好监督孩子去上课”。“OMG!什么课啊?竟然花了半年的工资!!!”我这边下巴都要惊掉了。最近微博上很多家长纷纷晒出年度教育账单,吐槽“三年花掉一套首付钱”,原来现在养娃都这么烧钱了么?表姐说给侄子报了编程课:“学校说,编程以后要纳入高考,隔壁的浙江省已经开始了,孩子学校已经明确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表姐在老家虽说是公务员,但是每月工资并不高,半年工资都搭进去了,作为表妹的我,一再提醒表姐,怕不是遇到了骗子机构了吧。
表姐无奈的说,没办法啊~老家这边就这么一家学习编程课的机构,就算明知道是垄断经营,也得硬着头皮送孩子去学,同班的小伙伴都在那里报名的。不学就落后了啊。我真是恨不得一巴掌拍醒电话那边的表姐,国内现在做少儿编程课程的机构真的是良莠不齐,像表姐这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抓一大把,这些年不晓得花了多少冤枉钱。看来很多家长对于编程课还是一知半解,甚至盲区状态,话不多说,纯干货答疑来一波更多翰林国际课程介绍
一般情况下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就以学习编程,用鼠标简单拖拉指令模块就能编程,降低学习的门槛,提升孩子学习编程的兴趣。
很多家长反馈,孩子总是坐不住,通过半年左右的学习,孩子现能够静下心来编程,有时候在编写代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想法。
6-13岁孩子大脑高速发展,学习能力甚至是超过大人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现在的孩子拿着手机无师自通,手机玩得比家长还溜。因此不用担心,来学习的孩子中,一部分都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纪小,自己会用拼音打字,一个学期下来,键盘输入都快了很多。最主要的是通过编程学习,能激发孩子们脑海中的创意思维,这才是编程学习的核心内容。
多数家长以为搞电脑那是男孩才爱玩的东西,女生不喜欢,然而在编李老师的反馈中,女孩子们的表现也不输男生,细心又有想法。要知道,历史上第一个程序员还是女生呢,女生在编程创造上也是很有潜力的。女孩子们通过学习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她们只是在兴趣点上与男孩子有所差别,这就需要家长或者老师更好的引导,因材施教。
目前中小学生游戏低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会经常看到五六岁的孩子抱着手机整天玩游戏,有些家长也苦恼不已。部分家长以为编程就是玩游戏,相反,编程就是希望青少年不要过度沉迷网络游戏,所以让他们了解游戏程序设计的原理。好的编程课,会弱化游戏的设计,加入历史人文、数学、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真正用途不仅是来做游戏。
很多学生,自己编出来的小游戏,虽然游戏的效果没那么好看,但玩得不亦乐乎,他们可以修改程序代码改变游戏规则,也可以自己绘制关卡背景,设置自己喜欢的音乐,修改代码不断提升难度。
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是到底要学什么程序设计语言?其实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是语法不一样,思维过程都是很相似的,也就好比外语一样的,英语和法语主要是语法不同,但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都可以做到。当然对于五年级以下的孩子,如果没有编程基础,先学习图形编程,五年级以上,可以尝试学习Python,C++,Java或Javascript等等高级语言。
很多家长们以为,学习编程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软件工程师,这个也是个误区。少儿编程≠程序员。我们希望孩子真正了解计算思维模式,在编程学习过程中培养面向对象将复杂的问题层层拆分成最小可执行单元的过程。现在,计算机软件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只要拿一个手机全部搞定。未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界能力,以后是不是从事软件开发行业跟这个学习没有必然的联系。
真正的软件工程师,需要系统地完成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基础课程,还要熟悉各种应用开发相关的专业技能要求。不同的开发方向有不同的技术规格要求。中小学阶段的编程学习重点是学会将软件工程中的优秀思想用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树立计算思维模式。当然,如果有学生愿意继续往软件开发方向深入学习也是可以的。
市场上目前很多机器人机构所说的机器人指的都是乐高积木拼搭,并非我们所说的可以编程控制的机器人。创客类机器人编程,更多是培养孩子对硬件物理感观上的认知,现在很多机器人也加入了软件编程,需要特定的硬件支持,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来执行不同的分支,侧重点是硬件的操控,而真正意义上的软件编程,不受硬件的限制,更多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软件编程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软件是控制硬件的中枢神经核心系统。
可以的,每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另外,中小学生如果学习C++,也可以参加信息奥赛。当然,编程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要附加过多学术活动条件,否则又会陷入奥数的怪圈中。学术活动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当然在学术活动中也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抱着这种态度,而不是为了分数去比赛,这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