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简历
简历一般作为选择性提供的材料。在其他地方没有提到的信息可以在此处补充。申请人可以提到自己学过的课程,做过的项目,工作经验,发表的作品,课外活动和其他的成就。不过,申请人不能指望委员们把简历中的所有细节都读到。申请人想让委员会重视的信息早该在其他的材料中提到了。一般来说,如果学校的申请表格中没有给某项信息提供位置,那么这项信息也就没什么作用。简历就属于这一类。也许有些学校要求一定要提交简历,但是就算是这些学校,我也不建议申请人把重要信息只放在简历里,并指望着委员来读。
关于做过的项目或是发表的文章应该在个人陈述里提到,而和申请人一起做项目的推荐人也会在推荐信中提到此事。如果申请人在实习时有所成就,也应该要一封负责人的推荐信。如果声请人在学术学术活动中获奖,也应该在个人陈述或推荐信里提到。总而言之,简历应该用来作为拾遗补缺的材料,要是把重要信息放在这里很可能会被忽略。
3.7 其他影响决定的因素
假设一个申请人的GRE和托福非常高,绩点也非常出众,个人陈述也写得很好,他就绝对会被麻省理工或是斯坦福这样的学校录取吗?也不一定。根据上面提到的,推荐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因素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或是至少有所影响。
3.7.1本科学校
不同的本科学校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不过无论如何晦会起到一些作用。委员会对听说过的学校更加的友好。委员会了解大多数的美国大学的名望,但是国外的大学了解的就少了。例如除了印度理工,然们一般不认识其他的印度学校。研究生院一般有一份世界各地优秀大学的名单。不过这份名单向来很少更新,上面的内容也不算多。所以委员们有时得靠网上搜索,通过阅览申请人学校的网页来了解这所学校。
很少有哪个研究生院会把本科学校当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过如果当委员们很难做决定时,这一因素就会被考虑进来了。
(译者注:非211请放心申,非211背景的成功案例多的是)
3.7.2 科研
科研大概是这一部分里最重要的补充条件了。由于申请人普遍拥有高GRE和GPA,这些条件本身已经很难让他们拉开档次了。这时申请人的科研背景就成了关键因素。科研能力可以在申请人做过的项目或是参加过的实习中体现(应该在个人陈述或是简历中提到),或是通过发表的论文来展示。科研在硕士申请中的作用不像在博士申请中那么重要。但科研能力完全可以让申请人从大批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在填写申请表时,学校一般会要求填写发表过的论文名单。申请人最后在个人陈述中也提到自己的论文和项目。同样的,对于实习项目,除了在简历中提到,最好也在个人陈述中体现。要是能拿到相关的推荐信就更好了。
如果有一篇论文,无论是在哪里发的都会有所帮助。不过一般学术会议和刊物都分为几档,能在高影响力的平台上发表是最好的。能有一份专业相关的论文显然能够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实习和科研项目(尤其是毕业设计)如果是以研究为导向,而非操作性工作,也会有帮助。
如果这些论文和研究项目能和某位委员的研究项目相关的话,显然会让他对你感兴趣。如果申请人的科研经历真的值得称道的话,某一位委员可以直接影响委员会中其他人的决定。所以理想的候选人应该不止在学术上优秀(如高GPA,GRE),还要有研究潜力。即使其他方面较差,强大的科研背景也能有助于扳回劣势。
3.7.3 工作经历
这里提到的工作经历指的是在本科毕业之后的全职工作(不包括兼职工作或实习)。和某些美国学校的MBA项目要求不同,工作经验不是必要的申请条件。实际上,工作经历甚至不一定能为申请人提高录取的可能。因此,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是同样有资格申请的。
工作经验对录取的影响决定于申请人工作的职务,以及他的工作于申请项目的相关性。假设一个人申请了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并希望研究人工智能相关内容,最好的情况(对申请最有利)应该是这个申请人在实验室或某公司研发部门研究过相关项目(这种情况下指人工智能方面内容,例如机器人,图像处理,语言处理,语音处理等)。
第二好的情况应该是申请人做过软件或硬件工程师,研究软件开发或硬件设计。这样的工作尽管并不是以研究为导向,但依然和计算机科学相关,能够让申请人有相关的经验。不过,如果是在制药公司做销售的工作,对申请几乎就没什么帮助了。所以说,工作经历和申请项目的相关性决定了它是否能对申请起到帮助。
如果已经确定工作经历与项目是相关的,工作的公司不同也会产生不同影响。有名的公司显然影响更好(如微软,谷歌,苹果,甲骨文等)。如果有条件可以找公司经理,而不是学校老师来提供推荐信。这样本科学校较差或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可以弥补劣势。
四、综合评定
由于录取过程会被分成多步,每一步都会与其他步骤相互影响。每个潜在的候选人(通过初次筛选后)都会有多个委员审查他的材料。每个人都会打出一个分值。不过不同的参考因素没有一个确定的权重,所以他们与最终的分数也不是线性相关的。委员会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分制(5分或10分),每个分数都对应一个对申请人的评价,每个人给出的分数都是基于他对申请人所有材料的判断。决定申请人命运的最终的分数会取每个人给出的分数的平均值。
由于很难在一开始就给申请人一个准确的分数,委员们经常会在他们浏览过所有的申请人之后再给每个人打分。尽管他们这样认真的进行计量,由于委员个人判断方式的差异,还是有可能出现同一份申请受到截然相反的评价的情况。这样的分歧会由委员间的讨论和辩论来解决。在这样的讨论中,如果某位委员能够给出有力的理由,有些由于评分较低,即将被拒录的申请人也有可能被挽救。最终的选录过程就是这么的耗时和复杂。不过能够录取到优秀的学生对研究生院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委员们也不会有所抱怨。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