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课程
孩子的教育规划没有试错的机会和成本。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试错,但是在教育规划这件事情上却真的不敢。也许幼儿园的选择是一个机会,小学的选择是一个机会,然后是初中、高中,可能我们的孩子就这么几次选择的机会。所以我来聊一聊教育,聊一聊IB。
其实,孩子从小学、幼儿园开始读IB,和从中学开始读IB的家长、甚至从高中开始读IB学校的家长,都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高中进入IB项目的孩子家长有的会焦虑,因为高中阶段孩子有学科的压力、有标化的压力、有时间分配和精力分配的压力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如果孩子是初中进入IB,家长和孩子通常都会很开心地分享说IB太好了,并且有很多投资人士因为孩子读了IB的学校,才想着要办IB的学校的。
那么,幼儿园和小学进入IB有什么不一样呢?
举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小学读IB,初中就决定要考一所国外的中学,并且就真的开始去实践这事,考取了一所IB名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孩子如果能比较早的进入IB项目,他会有比较好的自主意识,他会比较清楚做什么,怎么做,时间、精力他会更好的分配。
学生开心,老师很辛苦
IB有非常多的体系,这些体系我们研究得很成熟,而且一直在发展、在改进。IB其实是一个大社区,不能否认有的学校非常有特色、做得也非常好,并不比IB学校差,但是IB非常严谨,是全世界一起来努力做好的事情。
以上这是我们的十大培养目标。这十大培养目标,每一项都要落实到IB的教学任务当中,我们有一句业内的俗话,叫IB的学生很开心,老师很辛苦。
从幼儿园到小学特别明显。针对幼儿园、小学的孩子,IB主张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不是去背这个理念,而是把这个能力设计到教学当中。所以IB不是讲授型的,而是融入到主题探究里。现在比较流行的项目式教育,就跟IB接近,但不完全是。
IB发展秘史
明年是IB的50周年庆,50年前IB诞生于瑞士,一开始是为外交官子女服务,是2年的预科项目,但是后面我们发现学生越来越低龄,并且两年的时间没办法实现更多的教育理想,所以就逐步往前延伸到3-19岁的孩子。
IB的高中是分科教育,比如六大学科,语言就是语言学科,数学就是数学学科,是一个分科教育,但是IB会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学科间的联系。
分科教育对知识融汇的状态不够,所以IB从初中开始做了跨学科教育,学科之间更加紧密整合,要求每学期都要做一个强相关。比如说地理、历史、语言,我们也在讲大语文的概念,可以融合到一起。把数学、物理、化学、科学融在一起,更加去激发孩子学习的眼界和兴趣。
现在IB还没做0-3岁,未来如果社会有需要,我们可能会做。而现在,我们从3岁开始就培养刚才说的世界观以外的全人教育,希望孩子具有好奇心、参与、批判性思维,还有终身学习。另外,幼儿园小学阶段的IB做的是超学科教育,更加充分地整合学科资源。
IB项目现状
这是全世界IB项目发展的排名,主要还是在美国、加拿大。如果您要移民,去那边IB学校特别多,他们也非常注重。然后是南美洲,再就是澳大利亚、英国、印度,中国得并不靠前。现在大家都觉得IB很火,未来还在持续发展当中。
IB项目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公立学校,这和中国的现状不太一样,但是像美国政府投资的IB学校就特别多。另外还有日本,日本在政府层面跟IB有一个大合作,首先高中全面认可IB、大学全面认可IB,也就是未来会用IB的方式做高中,大学是IB的学生直接录取,就跟本国高考一样。在香港地区IB的认可也是没有问题的,包括亚洲的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美国、欧洲都是认可的。
IB发展
其实严格来说,IB进入中国的年头不算短了,1991年进入中国,随后的十多年间,IB在中国的扩张并不明显,但是近几年IB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极快,尤其是在北上广地区,上升势头劲猛。其中2015年无疑是IB学校大发展的一年,那么IB是贵族私立学校的专利吗?
其实不然,IB学校的类型不一,包含公立学校国际部、民办双语学校以及纯国际学校。当然,我们也常说,要说IB在哪里发展得最好,还是在那些民办学校和纯国际学校,因为政策限制较少,发展空间也更大。
不管在哪一类学校念IB,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IB是一门对学生来说挑战极大的国际课程。而且IB学生在大学的表现也相当可圈可点,其背后的原因大概就是,IB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广度、批判性思考能力、交流能力、研究能力还有自我管理能力上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所以总的来说,无论是到了美国大学那种需要广泛涉猎的博雅教育体系,还是相对传统的英式大学体系,IB学生都能适应得很好。
IB课程体系教什么?
有一位香港的IB中文考官曾说过,得教育者得天下,得IB者得教育。那么,IB是如何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这些高大上的培养目标的呢?IB到底教些什么?
以目前在中国最常见的IBDP课程为例,华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形容IBDP课程是一种类似水仙花的结构模型,不仅体现了其课程结构的和谐美,课程设置也是高度科学的。虽然科目林立,却没有将知识割裂得支离破碎,各门课程都有互通之处,真正实现了跨学科、培养均衡人才的目标。
IBDP课程针对的是11、12年级的学生,分为六大学科组(母语与世界文学、第二语言、个人与社会学、科学、数学和艺术选修)+三大核心课程(认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拓展论文Extended Essay和创意、行动与服务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基础以及升学方向从前5个学科组中各选1门课程,从1-6组中选出第6门课程来学习。课程总时长为两年,包括240课时的三门或四门高级别课程(High Level),150课时的三门或两门标准级别课程(Standard Level)。
不过HL未必一定比SL难,若是语言和数学之类强调基础的,则HL更有深度,若是人文社科艺术类,则HL指所涉更广。另外,学生的选课还得视学校开课情况而定,这取决于学校的师资、修读IB的学生人数、教学实施等因素。
与中国课程相衔接
IB的理念与中国课程在根本上并不矛盾,正如中国传统教育所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抑或是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IB只是以科学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这些能力的培养方式。
以IB小学阶段PYP为例,IBO在2014年做了一个项目,讨论PYP与中国小学课程如何融合。研究发现,由于PYP是一个教育框架,更直白地说,PYP更像是教育的方法,也就是说用国际最先进的教育方法来教国内的课程,所以并不冲突。
研究把整个课程的六年都进行了比对。以数学为例,比对之后发现80%到90%内容上是一样的。然后又比较了语文,最后比较结果是发现小学课程实际上和PYP课程非常接近。
IB是一种课程框架而非课程内容本身,它更强调能力素养层面的培养。因此,即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之前提到的一贯制IB体系,我们的中国家庭依然可以通过对孩子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独立研究、英语学术写作等方面的训练来很好地衔接高中阶段的IBDP课程。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