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募集者和投资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职业,但是有一个人,用了40年的时间,从一个偏远村庄的孩童走到了募集超百亿基金的公司投资业务负责人,他就是我们的莒县老乡,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维刚。有人说基金经理只要盯着指数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往往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天已经黑了,在上海国盛投资有限公司的大楼里,我们终于见到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维刚。
李维刚:然后今天七八十公里。我先是到了那个徐家汇,在上海的大西南有个河南的一个投资人跟他聊了一上午,然后中午的时候,见了另外一个基金的管理人员,在兴国宾馆,下午去参加了,就是在外滩的这个会议了,然后也是碰了几个投资人,聊了一会,然后中间就出来了,回来以后我们这个公司内部的这个作业高管会议,讨论了一下公司下一步要发展的事情,自今年10月份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第一笔18个亿的资金也同步到账,李维刚所在的公司正开始面临着找项目、投项目,做决策、做判断,为了对客户负责,李维刚每天都忙到很晚。
李维刚:因为我们这个投资资金都是募来的,你要对投资人负责啊,我们自己对自己也要负责,你投出去之后能不能获得比较稳定的财务回报,同时控制住风险,这都是需要非常谨慎的来做这些事情。
怎么把募集来的钱升值,对得起客户的信任。募集的钱到账之后,李维刚的压力更大,无论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还是来自投资者的压力。
李维刚:那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投资人也开始算他的资金成本,对我来说,是能不能尽快的把资金能够投出去,获得一个稳定的回报。
这个时候李维刚要面对的不仅要抓紧时间投资项目,同时也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完整非常深入的评估,但是投资之后,能不能获得稳定的回报,一切都是未知数。
李维刚:因为你比如说你投一个项目,我5个亿出去了,这个项目是不是按照你原来设想的方向在发展,你如果要是出现一些事情,这个项目一旦出现了问题,跟你预想的有偏差,那你这个时候的压力是最大的。
但当这笔钱让投资企业实现了进一步的增长,让投资人获得了收益,这一切对李维刚来说就是值得的。
李维刚:你通过对他的一个财务支持,他在这个领域内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成长,那你这个时候看到这个企业一步步的从一个很小的企业,发展成一个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的话,这个时候你的成就感也是非常好。
李维刚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为了求学,11岁就开始在外住校,四个人睡在一张席上,艰苦的求学经历也塑造了今天的他。
李维刚:那种感觉真的对我一个农村的一个孩子来说,那对以后对自己的事业各方面,以及对生活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家庭的贫困也过早的让他体验到了赚钱的艰辛,他始终坚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不怕苦不怕累。
李维刚:我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一周花不过一块钱,这个一块钱的时候一毛多钱买一份菜菜,有时候一天都吃不到,然后就自己家里带咸菜,那时候出去赚钱几块钱干一天,干一天建筑活非常重的,繁重的体力活也赚不了多少钱。
1992年,14岁的李维刚以全县第八名的成绩考入了莒县第一中学,但是,在当时高中已经开始收费,对李维刚来讲,对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李维刚:虽然收的不多,但是开始收费了,但是收了一点对父母的压力也很大。
在高中时期,成绩一直很优秀的李维刚,高考第一志愿便报了上海复旦大学的世界经济专业,本来信心满满的他,没想到第一次与复旦接触的机会就那么擦肩而过。
李维刚:就是临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考的不错感觉很轻松,考的就是当时模拟是县里面第四名,然后就感觉这东西很轻松嘛,以后到了模拟完了之后,感觉这后面就不怎么学了。
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让李维刚痛心不已,但是想到家庭的压力,他决心,在大学里一定要创出一份天地,要到复旦读研究生。
李维刚:我是那个当时考完之后我就去做了决定,就是继续读完之后,研究生一定要考到复旦去上,这是对我的一个要求。
在山东理工大学读本科的日子里,李维刚并没有让失落感长期延续,大学里,作为一名文科生,他还凭借对数学的天赋,在以理工科学生为主的全校比赛中,力压群雄,获得数学学术活动二等奖。
李维刚:也是借这个机会,在大学里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虽然年龄上还是班里比较小的,通过这样的平台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也是得到了锻炼。
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虽然在大学里李维刚学业上过的非常轻松,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他的高考第一志愿,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如愿得到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李维刚:我原来在大学里学的国际贸易,我后来就为了实现我的这个目标吧,我就把我的研究生专业改成了世界经济,当时在世界经济这个专业,我们这个班里面我是最高分。
虽然在学业上一路顺风,但是他没有忘记为家里减轻负担,大学四年时间,他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就连去上海读研究生的路费也自己赚好了。
李维刚:我有奖学金,有勤工俭学,包括我在这个考上研究生之后,当时是做了几份勤工俭学,那几份基本上就把我来上海的那个路费都给包含了。
读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便是如鱼得水一般,李维刚在研究生期间,他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六、七篇文章,并在全国研究日本经济最权威的《日本学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赢得了导师的青睐。
李维刚:后来我导师,在我毕业的时候希望我继续跟着他做博士,但是我当时一方面感觉读书读的时间太长了,毕业的时候24岁,第二家里经济压力比较大所以我就工作了,参加工作。
2002年研究生顺利毕业以后,恰逢中国股市经历一波大幅度回调,本来在券商实习工作的李维刚决定,放弃薪酬较高的金融行业的工作。
李维刚:就是说最后比较下来,我觉得我要对中国的企业有所了解,但是呢,一定要站在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层次上面了解。
就这样,刚毕业的李维刚考取了当时的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国资委,在那里的工作经历,改变了他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
李维刚:当你站在这个平台上以后,你看世界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你原来也是在一个企业里面,现在的平台上看到的那完全不一样,他们的一个管理,他们的发展,这几年的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规划,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格局。
从02年到06年,是李维刚在上海国资委工作的五年,这五年里,他亲历了上海市的最重要一段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同起草了上海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还需提高。
李维刚:真正说到国资改革,它的活力,包括他进一步发展,还是要学习借鉴一些西方的东西,特别是在梳理它的一些问题的时候,改制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其实都是我们国资国有企业,虽然地处上海,但是呢他面临他的一些理念,他的一些这个管理企业的一些思维方式模式,那个时候跟国外,一流的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06年,李维刚又重新准备考试,这一次,他把目光放的更加的长远,他先后给美国宾州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大学投去了入学申请。
李维刚:第一个给我发offer了是哈佛的肯尼迪学院,给我发了全奖,后来我也了解了一下,美国的学校,学习还是相对自由,我申请的这个项目,它本身也是偏重于经济,我可以在哈佛商学院和麻省理工的商学院自由的选课。
哈佛大学的求学经历给既给李维刚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开拓了视野,为他下一步的人生规划奠定了基础。
李维刚:第一个是哈佛大学本身就是巨大的资源支持,第二个就是进一步了解到,肯尼迪学院本身也有很多的发展机会,继续在政府系统,在公共管理系统,再去就是商业的这个系统也有,跟他们上几届的校友聊就行了,我也有很多的发展去向。
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李维刚先后到香港、上海等多家公司任职,那时候的他已经开始募集资金、看项目、找项目、做投资的繁忙生活,2016年李维刚又一次做出了人生的重要决定,放弃了在交银国际的市场化高薪,转到上海的重要国资云阵营平台—上海国盛集团,负责筹备上海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李维刚的国际化的视角非常契合上海国改基金的要求,上海国盛集团也是从引进市场化人才的角度,引进了李维刚。
李维刚:所以我16年到国盛集团,用了两年的时间,把这个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筹备起来,当时在国盛集团筹备基金基本上就是我一个人在做。
通过与投资人的不断的沟通,原来40个亿的基金,后来增加了100个亿,到最后签约的时候变成200个亿,后来因为国家的资管新规定等影响,首期签约到位资金81亿元。
李维刚:这个基金现在是81亿,我们现在还在和其他一些潜在的投资人沟通,基本上明年春节前后我们有信心扩展到120亿-150亿,这个规模对我们来说也需要一个三到四年的投资期。
做投资要讲政策,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期李维刚针对国务院发表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以及习总书记发表了对民营企业的谈话,决定发起筹备支持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基金。
李维刚:这个基金首期规模是50亿,资金我们已经谈好了,后续的规模还要扩大到100亿,最近这段时间银行也和我们沟通的比较多,看看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入,这又是一个比较大的盘子。
敢闯敢拼、从不畏惧、不是安分守己而是主动出击,儿时艰苦的求学路没有把他打倒在路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学霸”的成功。现在的李维刚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目光,继续募集资金,在自己的投资道路上壮大、发展。
来源:莒世闻名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