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英国硕士
在我接触留学生这个群体之前,我只听说过英国料理处于世界食物最低端。随便网上搜一搜,出来的标题都如出一辙是这个套路——
人到经理直到我开始频繁接触各国各业的留学生,认识的人多了,的话多了,这才发现留学生群体里,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英国的留学生跟英国菜一样都是底端存在。甚至在知乎之类的还算是用户平均认知比较高的平台也出现了类似的言论:
英国商科最差?英硕利用中国留学生赚钱所以水分高?看到这个回答和一票附和的人的时候其实除了嗤之以鼻,还有一点点难过。因为最开始认识到国内对英国留学生存在有色眼光,是因为我妹妹申请留英。在她还在准备留学申请的时候,她的导师就亲手给了她第一个打击。她的老师告诉她英国硕士地位仅在澳洲硕士之上(澳洲留学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也膝盖一痛……),还建议她去北美读研更好。导师的劝说没有打动她。
当她从伯明翰回来以后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又遇到了第二道坎,那就是国内的HR。她面了好几轮面试以后,特别生气地跟我说:是不是HR心里只把英国留学生分成两种,牛津剑桥和别的学校?发了一通牢骚以后她告诉我,她还算有好感的一家新生代企业,面她的HR居然问出了“你的硕士只读了一年,你在校期间真的有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吗?”这样的话。
羡慕吗!那个时候自己也太年轻,除了陪她一起吐槽外做不了什么。后来跟HR朋友们聊得多了,发现很多HR对英国硕士存在的认知误区,无非是以下三个:
01、中国人成灾,项目水?
几乎95%瞧不起英国硕士的人的理由都是所谓的“门槛低”,造成这种观点诞生的原因是因为近几年中国留学人数急剧增长,在某些热门学校或热门专业出现了“国人泛滥成灾”的现象。以被认为很“水”的哥大统计学为例,15年数据表明,231位哥大统计学硕士里,80%是中国人。
数据来源15年哥大统计学硕士名单
虽说国人占了多数,但是能因为中国人多就说是项目不好吗?首先,哥大统计每年都有2000+人申请,录取率却仅仅只有10%,比起其他藤校只能说相对容易,但绝不是网络传言的随便就能上。说句可能有点扎心的话,所谓被看不起的水项目,也不是有些人想拿就拿下的。
这是英硕被吐槽的最凶的一点,但也是三大误区里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优秀成果都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以时间衡量质量本身就极不负责任。 英国本科还是三年制呢,难道英国的大学教育就因为比国内少一年就能一票否决?
单说我妹妹吧,曾经一度为了自己的课题在图书馆奋战到凌晨两三点,本来她很嘚瑟的以为应该就自己一个人这么刻苦了,一抬头发现还有人这个点了也没走。回宿舍的时候室友也在挑灯夜战。他们并不是精英学生,就是尽力想把自己专业知识学好的普通学生,已经很辛苦了,更不用说那些在社团实习和学习中努力平衡的尖子生。就因为英硕的一年学制,他们背后的努力就被轻巧的一个“水”字消去,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英国硕士是“假硕士”,会认为英硕给钱就能进、“0门槛”呢?从网络各种评论来看,英硕部分学校不需要GRE这样的学术考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事实是,即使一部分学校不要求GRE,也要求学生的雅思在6.5/7.0以上,有些甚至会要求单项分数在6.0/6.5以上,只凭这一项就可以把很多小看英硕的人排在线外。
何况也会对你的本科成绩有一定要求,很多项目会要求你本科成绩达到二等A类荣誉,换算成国内打分制也在80(国内一本)或85(国内二本)以上。在黑英硕变成某些团体的“政治正确”的时候,我想声明一句,英硕真的不水!
很多人认为英硕学历缩水就是因为一年学制的时长问题,但是说白了,并不是因为一年硕水所以留学生多,而是因为一年硕学制短、相对花费比较少、性价比比较高,所以才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所以严格意义来说,就读时间的长短和项目水不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其实,英国很多项目实行一年制是因为更注重效率和实用性。拿Cass举个例子,学生要在两个学期内修满八门必修课,第三个学期还得在5门选修课、3门选修课加一个应用研究项目中三选一,而且所有课程都是一周三个小时,我妹妹那段时间天天风雨无阻跑图书馆,我因为论文熬病了生理紊乱去挂水,那个时候她跟我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英硕课程比她想象的更紧凑更难。
况且在英国硕士挂科可以补考,但如果补考也挂了,就算你其他成绩都满分,最后也拿不到学位证,等于没毕业。而且英国考试也很少有什么划题勾重点之类的,基本没范围。下图是英国申研与国内考研的对比图:
还有,英硕的申请也是需要综合本科成绩、语言成绩、科研、实习以及导师评价的,除了不需要GMAT/GRE成绩,申请难度也并不会差美国太多,大多数T2、T3学校的商科项目对于本科要求是“等同于英国2:1学位”,甚至还会有项目要求是等同于英国first orupper second class degree,这些不能说明英硕有多厉害多牛逼,但是足够证明英国内任何211/985都能完克英硕的理论是多么滑稽了。
因为英硕党的毕业时间一般是9-12月,19年之后毕业的学生一定要参加一次春招,因为国内企业对应届生身份的界定是以学位证上的毕业时间来要求的。比如这次腾讯阿里之类企业都要的是19年1月以后毕业的留学生,如果等到明年9月再回国,就没办法参加校招了。这里以9月即将或者已经回国的学生为例,看一下这几个月能做些什么。
1.九月回国:这个阶段可以看看有哪些还没截止网申或者即将开启网申的公司,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和想去的公司平台。如果还没做简历需要在一周内完成自己的简历,跑一跑宣讲会之类的活动,还没回国的学生也是同样先准备网申,网申通过再去想面试的事。
2.九月下旬-十一月:准备好纸质版简历,如果你有作品集就整理成电子档和纸质档,如果之前的网申大部分通过了,从9月中下旬开始,你会接到各类面试笔试的邀请,需要你多下功夫多做准备。笔试方面:如果是快消类,宝洁八大问和宝洁155真题最好还是看看做做,假如是金融类,就要做行测题,尤其是银行。面试的话,多看看群面攻略,自己也可以找人来模拟一下,因为你的面试必定会涉及群面的。
3.十二月:如果你12月才回国,如果前面几个月网申过,这时候也许还会有一些面试可参加。12月末开始,四大会陆续有补招开启,1月开始互联网公司也会有动作,你要是没时间参加秋招,那这个春招就是最后的机会了。春招并不是在3/4月才开始申请,这点一定要注意。
次年1-4月:假如一直没有心仪的offer,春招就是最终机会。春招里,金融类除了银行基本不会再有校招岗位开放,快消地产类一般主要开放销售岗,互联网补招名额相对更少些,四大的补招也基本以审计税务为主。还有一点就是秋招投递的公司如果被pass了,春招再申请同公司一般都会失败(四大的话安永德勤基本一年内再投递都会直接被pass),所以最好能在秋招拿到你想要的offer。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