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8日,常熟UWC虞山书院中国项目中心为苏州市教育局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以及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100多名苏州市中小学校长、主任,开办了两天两期的“国际理解教育”培训班。培训班的讲题分别为“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 —— 谈国际教育环境中的母语意识和母国文化”以及“全球胜任力和青少年培养 —— UWC的教育实践”。
李萍副校长为主讲人,同时邀请了常熟UWC同学作为学生讲师,分享他们对UWC转型式教育的亲身感受。很荣幸受邀在苏州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培训班做一个分享。
我是2018年从苏州中学伟长班毕业,考入UWC的苏州学生,目前就读FoundationProgram。我是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后来到UWC的。虽然只来了短短3个半月,但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以及学校别具一格的学习环境,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感受,也给予了我更多新的认知,甚至颠覆了我从前的价值观。
激发改变项目周11月初,我们Foundation Programme和DP1的学生前往湖南、和河南的思源学校进行文化交流。
我所在的小组20余人被安排在湖南新邵的思源学校。我们去支教的小县城是全国贫困县。我们看到了大城市与县城的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虽然我们只有一周的交流时间,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到来感到特别兴奋,第一次能见到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听我们介绍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
我们也为能给那些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的孩子带去欢乐的生动活泼的英语课,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而感到欣喜。
社会实践项目周(Project Week)给了外国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机会,让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不只停留在繁荣的发达的城市;而对中国的学生来说,项目周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深入了解自己国家、社会的另一面的机会。
学校以社会实践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服务意识,也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能量,激励着我们去改变社会存在的问题,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深感公立学校也需要普及这些能够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活动,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了解社会,更加全面认识自己的国家。
学习模式的转变一度让我无所适从
UWC的学习模式与以前的学校完全不同,为此,我还花了不少时间适应新的学习模式。要知道,原本在公立学校,老师上课讲课,课后你做题,不停接受他人给你的知识。长此以往,很容易失去自我探索的能力。
我从上课→做题→复习到了UWC完全不同的模式,曾一度非常困惑:这个学校、这个体系的作业要求到底是什么?它到底要我们怎么学习?大家都知道,UWC的老师很优秀。
可再优秀的老师,每一天只给一个班上一个小时的课,教学内容一定是有限的,所以UWC的学生锻炼出了极强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举一个例子:在前段时间的经济课上,老师要求我们了解一位经济学家凯恩斯,并做一个有关他生平、著名理论及后世影响的报告。于是我们小组3人花了三个晚上了解了凯恩斯,并且通过明确分工,最后制作了精美的PPT,带着对这个人全方位的理解,还有准确的表达,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良师益友UWC真正诠释了其中的含义
UWC的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刚来时看到如此融洽的师生关系,我还真是小小的震惊了一下,尤其是学校里的AdvisoryGroup,中文是生活导师小组。生活导师小组是所有UWC必备的一个基层组织,作为组员们的监护人,advisor需要与组员建立信任,尤其是对外籍学生或非本地学生,并且承担起照料他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的责任——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甚至是学习问题。
刚来UWC时,这个基层组织曾经让我一度有一些不适。第一,生活导师与我们沟通的方式非常西式,她不会和你正经地坐好、聊天,而是会以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与你沟通,必要的时候也会鼓励你。
生活导师也非常欢迎学生们去他们家里喝茶、借用厨房做食物。而组里的同学——尤其是外国同学,会经常和你拥抱。这在UWC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这些西式的沟通方式一开始极大地冲击了我的固有观念。
但是在逐渐习惯了周围人以这种方式与我沟通后,我发现自己也逐渐变得更开朗、更热情了,我也非常愿意和其他同学建立这种纯洁的友谊。UWC让我看到了传统意义上老师与学生之间所谓“隔膜”的消失,师生之间不仅是有着学习上的交流,生活中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的师生关系,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亦师亦友。
生活技能课思想碰撞与技能培养
UWC课外必修课程也是非常丰富。每周一放学后,我们有一门必修课程:Life Skill,用中文翻译就是生活技能课。我们每周围绕一个校园中潜在的问题:可以是学习上的 比如合理安排时间、释放压力,也有一些校园里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 如心理健康、交际等。讨论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有没有什么解决方式等等。
比如我们上过一节校园暴力的课。首先,我们通过一些虚拟案例来引入,并判断这些案例哪些是校园暴力,哪些不是。然后每个同学说一个校园暴力可能发生的原因等。
在这期间,由于UWC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每个人看这个问题的方式不同,所表达的观点也就不同。因为UWC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文化和观念也不同,在抒发观点时往往会有思想上的碰撞。
这些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们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也是UWC的独特之处。这些思考还可以让我们从根源上思考问题,从而更深入的分析问题。最后,我们所有人开始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校园暴力。通过讨论、分析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出较为合适的方案,从而提升同学们深入思考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合理解决这些难题。
对于这门生活技能课,我们这段时间在上的主题是Sexual Education,也就是性教育。这也是我今天想要重点讨论的话题。我们的社会,谈性色变。
不少人认为性无知是纯洁的象征,是值得人们自豪的事情。我初二第一次接触到这一门课的时候也觉得非常羞耻。现在社会上也有大部分的人是这样认为的:性是羞耻的;或者现在教孩子性教育有什么用,长大了不就了解了吗?
但是坏人不会等孩子长大——越来越多的例子正在警醒我们性教育的重要性。曾经有男生和女生,以为拥抱就可以怀孕,结果双双从高楼跳下;有孩子因为性无知,就这样被亲人、熟人侵犯,自己都不知道。性教育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让自己不受到侵犯。我曾经和李老师讨论这个话题时,她告诉我在香港UWC每年都会有一个“性教育日”。
每一次大大方方的让学生接受性教育,没有什么错。我认为性教育应该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每一个学校开设——不论是公立还是国际学校。
这就是我在UWC的一个学期所学到和感受到的。UWC的生活虽然很忙,但是很充实。从公立学校到UWC,我在不断的探索与感悟中,变得更加独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