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健
数学老师
我是2018年2月份加入UWC常熟的数学老师,距今仅有十月有余,对我来说,仿佛认识了一个老朋友。在这里,我是一个授课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在这里,我找到了“吾心之所安”,就把这里当成“心安之吾乡”。
第一个感受:不同
来到UWC之后,最让我感到疑惑与惊喜的不是应接不暇的课程、不是丰富多彩的知行活动,而是每周一的GlobalIssue Forum(GIF)。起初,我的感觉是疑惑,这是一个学校,为什么要开展如此充满政治意义的大会,而且规定全体师生共同参加呢?台上的讲演,通常是世界各地的近况以及这些近况的原因,演讲者来自于不同国家与地区。讲演后的讨论,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实不相瞒,我一开始是带着微笑去看这些想法的——带着些孩童的天真与肤浅的想法。但后面,越听我就越感到惊心,有些事情是我不曾在新闻上看到的,有些看法与角度是我第一次听到的:从委内瑞拉的经济危机到巴以冲突的根源,从太平洋岛国的国际关系到北爱尔兰地区的冲突与分离,从阿富汗的恐怖主义到克里米亚冲突。这些演讲者都是本国人,甚至是曾经经历过混乱与冲突,在难民营中的学生、老师们。虽然我不能断言他们说的是否是100%的真相,但我又怎么知道我所知道的就是真相呢?亲身经历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分析的更加真切。而我作为屏幕后的阅读者,如果不是身处UWC,不参加GIF的话,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那些身处恐惧、失望、焦虑与愤懑的人的心情的。所以我才明白,UWC把来自于整个世界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互相学习,更是为了让这些年轻人去了解,再去理解来自于不同国家与地区,拥有不同文化与习俗的人与这些地区之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去解决世界上的问题。
第二个感受:自主
在今年夏天的Mini UWC的活动中,我有幸被我之前的学生邀请去她们的工作坊参观学习。其间,他们做了一个关于“有效交流”的讲演。我听了之后,不禁表示赞叹,但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给她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在我回去的途中,正好与整个MiniUWC的负责人Kokming Lee老师相遇,我就跟他谈了谈我给学生们的建议。Kokming老师反过来问我,MiniUWC究竟是谁的活动?是我们的活动还是学生们的活动?他告诉我说,Donnie,如果我们把我们所有的建议都给她们,自然活动的质量是会提高的,然而,这就不再是学生们的活动了,这就变成了我们的活动。的确,我们应当给她们帮助,但我们同时也要考虑到,只有她们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反思,这样她们才能进步。我听了之后,大受启发。在来UWC前,我仅有在国内双语学校的经验。我知道人是从犯错而成长的,我在课内也许还能鼓励学生去犯错误,但在课外,我是否做到了允许她们去尝试?能否鼓励她们去犯错?从这里,我又联想到了我的教与学。教师的定位是传授知识还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我又联想到在之前学校之中,我带的一些学生活动,为什么我在的时候可以风生水起,而走了之后就孤寂无名?恐怕答案就藏在Kokming老师的话中。
第三个感受:平等
平等,如同一个口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谈平等。在之前的学校之中,极少有学生敢于挑战老师,就如同极少有老师会挑战他们的领导一样。所以,刚来到UWC时,当学生们挑战我的时候,虽然我已经有预料,但还是少不得吃惊与说不出的难受。
但后来,我渐渐明白在UWC里,我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伏尔泰曾说过:“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的权利。”所以,当我与我的学生们在食堂为了一个历史话题辩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在课上学生们讲述他们之前老师的方法的时候,在课后我跟他们讨论他们的学习的时候,我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我不一定必须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们也不一定必须有相同的观点。殊途而同归,只要归处相同,又有什么必要改变对方的途径之不同呢?
还记得,推荐我来到UWC的我过去的同事对我说过的话,“可能UWC不是IB分数最高的学校,但是那是最适合你的学校”。我现在回想起她的话,感觉依旧十分触动。UWC不仅是学生们的学习的地方,也是我学习的地方。学生们在这里改变自我,我也在这里改变自我。如果我有幸可以给我心目中的UWC下一个总结性的话语或存在的意义,那我会这样说:由不同,到接受彼此的不同,再进一步到求同存异,方能至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