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
在 IB - MYP 第五年的时候,或者从别的课程的十年级想要选择 IBDP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的时候,学生都会面临课程选择的问题。由于 DP 课程一旦选定就很难更改,因为课程进度紧凑,中途换课也显得很不现实。所以选择适当的课程对于 IB 最关键两年的学习还有以后的学习生活都至关重要,这篇文章讲给大家介绍 IBDP 的课程选择还有编者作为一个 DP1 学生(DP 第一年的学生)给出的建议。
IBDP 的课程选择其实与(Liberal Arts Colleges)文理学院的选课模式相当,都是在各个学科组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科目,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世界公民。所以像大学选课一样,选课的前提条件当然是根据将来的发展方向和个人喜好来定的,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人生方向很明确,爱好丰富。当然有人会考虑课程的难度问题,这一点最好是自己参加了该学校的 MYP 课程,对各个学科的任课老师有很好的关系之后,就会对该学科的难度和具体运作模式都有一个清楚的概念了。
但如果是新入学,最好是先参观学校,甚至是在新学校 MYP5 或者DP1 里 shadow 几天,在对该学校的各个课程都有一个基本概念的同时,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然会对选择有一个大概印象。但是如果没有机会去近距离接触新学校的话,了解 IBDP 的普遍运作模式还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虽然不同学校肯定会有不同的选课规则和模式,但是有 IB 课程的学校的运营方式都基本非常相似。所以今天先给大家带来一些广泛适用于IB 学生的建议。
一:六边形选课模式:
抛开必修的 TOK (Theory of knowledge,知识论),IBDP 的通用规则是从六个学科组中选择六个学科,也就是六边形选课制。第一学科组是语言和文学研究,也就是母语级别的语言课程。第二学科组是语言习得,也就是第二语言。第三学科组是个体与社会,第四学科组是实验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第五学科组是数学,第六学科组是艺术。选课的要求是必须选择两门语言课程,其中必须包括一门英文课程和一门第一学科组里面的课程。学生也可以从第一到第五学科组中选择任意一门学科来代替第六学科组的课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描述与目标,课程的架构,评估标准还有最终评估的架构(也就是最后考核的papers)都在IB官网都可以找到。
链接:
https://www.ibo.org/university-admission/ib-recognition-resources-and-document-library/#dp_briefs
另外,一般IB 学校都会使用ManageBac,在ManageBac 右上角有一个Launchpad 图标,点击之后就可以看到Subject Center。Subject Center 里面除了官网提供的信息之外还有各个学科的Guide (指南),如果学生对某个学科很感兴趣的话可以进去深入了解,或者在两个学科之间犹豫不决的话也可以在guide 里面找到学科的详细信息,方便学生更好做出决定。(关于学科的指南其实可以直接上网搜)
二:难度:
1: 单门课程的不同难度
IBDP的课程难度一般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StandardLevel,SL,也就是普通课程;另一种是HigherLevel,HL,也就是高级课程。数学学科组是例外,它提供两种高级课程:FurtherMathematics HL(高等数学高级课程)和Mathematics HL(数学高级)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三到四门高级课程,而剩下的课程选择普通课程。高级课程的授课时间为240学时,而普通课程的授课时间为150学时。在我的学校,选择普通课程的学生一般来说每周上4节课,而高级课程每周要上6节课,这也就意味着高级课程要学的东西更广,更深,学生也要求做更多的项目。
HL课程的选择好比选专业,是对将来发展方向的决定。再加上大多数大学只对HL课程认可为能换学分的课程,所以选课的时候要优先考虑HL课程。而一般来说SL课程可以比作Liberal Arts Colleges 里面的core,也就是丰富基础知识用的。
二:不同课程的不同难度:
1):往年学生成绩的参考
至于不同课程的具体难度,我们可以参照各个学科考生的成绩。越难的科目学生的分数往往越低。在我们以往发布的学习资料或者本文下方附录的链接中,可以找到IB Documents 文件夹,其中有叫做 IBDP Statistical Bulletin 的子文件夹。里面含有从 2010 年到 2017 年所有考试的统计数据。当然不能完全依赖数据,个人的擅长和喜好才是更重要的标准。另外提示:同一课程的不同 level 的数据基本不具可比性,因为选不同难度课程的学生的动机肯定差别很大,也就造成了很多 HL 的课程均分高于 SL 的情况。2017 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在附录中找到
2):各学科考试试题的参考
同样从下方的资料链接中可以找到往年的考试题
文件中也可以找到评分标准,也就是 Mark Scheme,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高分要求。但其实往年试题对科学和数学选课决定的参考价值不大,因为在没有学习 DP 课程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熟悉考试知识,很可能看不懂试题内容。所以这项参考指标主要是针对文学课,语言习得,个体与社会还有美术学科组中的学科的。
3):官方授权课本的参考
在这里要注意看哪些是核心(core)内容,哪些是 HL 内容,还有哪些是 Optional 的内容。如果发现对大概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或者有了解或熟悉的话,可以往后翻看具体讲解和习题。因为 DP 老师讲课的内容基本与课本一致,所以看课本是可以想象到将来上课内容的。这样对学科的难度就会很清楚了。
三:各个学科的简要介绍和选择建议:
这个部分比较主观,网上也有其他 DP 学生写的学科建议。这里建议多听取各方面意见再作出决定,强烈不建议只听取一方意见。
IB 官网写到:“IB 学生必须要从语言和文学研究这一学科组中选择至少一门科目,从这一学科组中选择两个不同语言科目是一种可以获得双语文凭的方式。”
这一学科组分为三门课程:语言 A:文学,语言 A:语言与文学,还有文学与表演艺术(这门学科是跨学科课程)“语言 A:文学”关注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学批评技巧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独立做出文学判断的能力。“语言 A:语言与文学”则关注培养学生理解语意的建构性质,以及背景/语境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文学与表演艺术”则使学生能够将文学分析和对表演艺术作用的调查结合起来,以发展对戏剧文学的了解。想要深入了解区别的话,可以去附录的连接中找课程大纲,科目指南或者课本来阅读。
语言文学及文学课有非常多种语言可供选择
文学与表演艺术只有三种语言
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这一学科组虽然有最多的选择,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却是最好确定的一个。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中文为母语要去英语国家学习的。所以一般来说都会选择中文和英文。个人感觉文学课程会比语言与文学难一些,所以建议要拿双语文凭的话可以选择中文 A:文学和英语 A:语言与文学。
大学预科项目第2学科组由两门现代语言课程和一门古典语言课程构成,两门现代语言课程是初级语言课程和语言B课程,这两门语言课程均提供多个语种。古典语言课程仅提供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两个语种。
这里就不贴各种各样的语言了,在 ManageBac 中的 Subject Center 里可以找得到
IB 官方并没有给出两种语言B 的难度,这里个人认为是语言B 是要比初级语言课程难的。个人认为语言B 是给要运用该语言但是语言功底不是很好的学生准备的,而初级语言课程是给刚接触一门新的语言的学生准备的,学完两年之后应该是达不到熟练运用的水平。所以英语不好的学生回去选英语 B,而想要拿这一门课程换取第六学科组的学生会选择一门二外,一般来说就可以选初级语言课程了。
这门学科组里面我选择的是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这是最社会的一门课了,我们学了很多文化,社会的相关概念,但是好像很少有学校提供这门课。
我们学校提供历史,听说要写的东西非常多,每两到三周就要对有关话题写一两千字的东西,阅读量也非常大,英语不好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吃力。
综合来讲,整个学科组要背的东西都很多。
第四学科组:实验科学与计算机科学
一般学校都是提供科学大类:物理化学生物。有些学校会提供 Desig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Systems & Societies 和 Computer Science.
我自己学的是物理 HL. 物理真的是非常简单,HL 拿7分只需要不到70%的正确率。学习内容也只是很简单的应用数学,公式全部都不用背,考试翻一翻DataBooklet,7 分很好拿。
化学的话,个人感觉这个学科非常矛盾。给人一种想往深探究却不告诉你如何探究的感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很多现象都是需要量子力学来解释的,我们又没有学,只能是死记硬背。所以让人学的很不爽。
我没有学生物,但是根据之前 MYP 的学习经验还有听别人说,也只是背知识而已,会挺花时间,但是难度不高。
我也是写文的时候才第一次之后还有一门科学课叫 Nature of Sciences。看了一些Syllabus,学习的内容就是物理化学课本里面那些 Natureof Sciences的小框框里面的内容。
其他的学科我个人也不是很了解,就不多给予评价。
数学分为三门学科,Further Mathematics,Mathematics,Mathematical Studies
其中 Mathematics 分为 HL 和 SL,Further Mathematics 只有 HL,MathematicalStudies 只有 SL
Mathematical Studies 这门课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比较适合数学学习有短板且未来专业与数学不相关的同学。因为选了这门课基本上就要和大部分理工科 say bye 了。
个人认为 SL 也非常简单,在我们学校的 MYP4 和 5 的时候就完成了基本全部数学 SL 的课程,所以选 SL 的同学在 DP 的两年里也不需要听讲就可以随便拿 7。
数学HL是一门很有争议的学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觉得这门课很难。但我个人上课听讲,回家不学数学,考前不复习也是可以轻松拿到一个 low7 或者 high6 的(我们的数学课 7 分要 80% 正确率)。所以 7 分感觉没有众人说的那么难。而且本人也不是很聪明,很多概念要理解很久,做题做的也很慢,智商在学校里差不多只能排到前 20% 的样子。
至于 Further Mathematics,据我的理解应该是要学习全部的HL必修内容和全部的四个选修单元再加上线性代数和几何学,但是可以不用做InternalAssessment。真正喜欢数学或者数学物理的同学是很适合选这门课的,虽然很多内容中国的高中都不学,但是也只是入门级别的难度,想学的话不用犹豫。
第六学科组:艺术
整个学科组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非常难,很多人误以为艺术是兴趣课程,其实学习的内容都是很专业的大学预备课程。在MYP的时候我选择了 Visualarts,老师打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艺术的理解还有分析,而不是创作出的作品本身。DP 想来会学很多理论知识。
各学科组/学科的重叠和组合
虽然各个学科以及学科组之间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很多方面,很多学科会有重复的地方。重复的地方越多,总体难度就会越低,因为学到的东西可以运用两个甚至以上的学科当中。比如说如果有同学想要用一门科学课换掉艺术,选择了生物与化学。生物我不清楚因为没有学,但是化学有一门选修单元叫做生物与化学,我觉得选生物的同学选择这个单元会容易很多。再比如有些学生选择了两门文学课程:中文与英文,好多重复的文学分析技巧和手法都是重复的,也就是说文学部分基本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语言去学习而已,这样可以省下很多时间。
四:本校提供的课程:
如上文所说,如果没有与学校直接接触的机会的话。学生们可以通过IB官网下方的
Findan IB World School” | https://www.ibo.org/programmes/find-an-ib-school/
搜索到目的学校,就会出现该学校学生登记了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是包括网课的,网课的话更考验学习自主性,老师监督可能会不到位,有疑问也可能会不方便解答,听说作业也会不方便批改。所以搞清楚学校提供的是否是网课是很重要的,尽可能要跟学校相关人员尽早核实。
五:大学认可度:
大学认可度对于很多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因为在准备 DP 的EE,CAS,IA,WT,WA,IOC,FOA,Exploration…再加上 SAT,ACT,TOEFL,IELTS…标化成绩,还有参观大学,写文书,申请…的时候,很少有学生顾得上再参加AP考试。由于大多数大学只认可 HL 学科成绩,在最初做好决定就至关重要了。关于大学认可度的具体标准,我们还是可以从 IB 的官网上找得到:在 University admission 下的 Recognitionof IB programmes 可以找到 university-policy-index-2018-1-en,里面包含了基本所有大学对于IB的认可度,直接搜索想去的大学就可以了。
比如说 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要求是这样的:
只有 IBDP 高级课程才被认可,具体科目换区学分的信息如下:
生物:对于 IB 考试不给予学分。如要换取 7.01 的 12 个单元(生物学入门的学分)你必须通过 MIT 的生物学免修考试。
化学:不对于 IB 考试给予学分。如要换区 5.111 的 12 个单元(化学科学的基本原理)的学分,你必须通过 MIT 的化学免修考试。
计算机科学:不给予 IB 考试学分。
数学:对于 6 分或者 7 分,学生可以获得科目 18.01(微积分I)的 12 个单元的学分,学生可以直接开始科目 18.02 还有 variants(微积分II)的学习。低于 6 分不授予学分。
物理:对于 7 分的 IB 成绩,学生可获得科目 8.01 的 12个单元的学分,学生可以直接开始学习科目 8.02 或者 8.022(物理II)
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在适当的考试获得 7 分的学生,可以被授予 9 个普通选修单元的学分,但是通过IB 考试获得学分是不满足 HASS 要求的一部分的。低于 7 分将不授予学分。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优秀大学对于授予学分的学科要求是很严的,大多数 IB 课程都不会被授予学分,所以学生在选取科目的时候很有必要更谨慎一些。
六:教师质量和学习氛围:
一般学校的教师质量会差别很大,那我自己的学校来举例,我的 Social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老师 Frédéric Allamel 是一个法国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双博士,还是一个大学的兼职教授。他自己做过很多文化上的人类学研究,比如说我们现在的 Anthropology Club 项目就是在当地的博物馆展览他跟他妻子亲自去秘鲁研究的时候带来的 Shipibo 印第安人的艺术品。他还出过一本书:「ANTHROPÉROTIQUESArchives ethnographiques de l'institut Kinsey」
我在上他的课的时候收获会非常大,虽然我对 Anthropology 的兴趣比不上其他的课,但是听他的课对知识面扩充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然而,我的物理老师从肯尼亚来,每次讲课只是把课本复制粘贴到 PPT 上然后照读,我个人感觉与自学没有任何区别。我学生提问的时候他的回答也不具有启发性,导致我现在基本不听他的课。所以提前要尽可能对老师质量有所了解,这点可以直接咨询在学校里呆的比较久的老师,或者各个学科组的负责老师就可以。
学习氛围则主要是针对之前在学校带过的学生,如果有别的优秀学生,或者好朋友选择了某一门课,你选择同样的课的话就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学习也会更有动力。
七:开放的选择:
由于学校的课程和教师资源都会变更,所以保持开放的选择很重要。不用因为某些原因把选择限制在六门课里,不给自己留有更改的余地。
八:个人的追求与爱好:
尽管全文都是针对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的建议以及指南,但是这里还是要强调:如果你已经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的话,不要被难度,教师质量和学习氛围,课程的偏见还有大学认可度所左右。最重要的还是选择自己热爱的学科,毕竟大学只是人生中很短的一部分,还是要把目光放长远来看。如果真对一门学科有热情,不用老师也可以学得好,学习氛围可以自己创造,用心学每一门学科都不会很难。
最后祝大家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最后能考到理想的成绩,不后悔选课时做出的决定,享受到属于自己人生。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