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们翰林国际少培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我们社群里有一个“每周一题”活动,每周五会有一道趣味竞赛真题,让大家闲暇之余挑战一下,体会一下数学的乐趣。
而更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为大家奉上精彩讲解的,是一位充满激情、作风干练的老师!
这就是我们翰林国际少培的资深导师——刘老师
翰林导师刘老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化金融硕士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学士
AMC认证优秀教练员
- 丰富的一线数学教学经验,熟悉美、英、新加坡等国家教学体系及风格,熟悉三大国际课程体系及国际主流数学竞赛的考纲、知识点考察难度及出题形式。
- 教学注重整理内在逻辑,举一反三,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擅长基础巩固及针对性提升,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制定出个性化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强化基础逻辑训练,同时会对类型题进行清晰地总结,给出易于理解的做题思路。
- 课堂风格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广受学生好评。
- 教学成果突出,带出多名AMC8/10获得全球Top5%,AP获得5分,A-Level 获得A*的学生。
刘老师不仅是我们这儿“最上镜”的老师之一,也是可以实现从低龄到高龄全覆盖的老师,下到一二年级学习袋鼠数学的小朋友,上到学习AP微积分的大朋友,她都能轻松拿捏。数学专业出身的她不仅功底扎实,而且极具亲和力,在新加坡做家教的经历也让她对国际学校孩子的特点了如指掌。
今天就让我们这位宝藏老师为大家揭开学好数学的秘密吧。
短视频时代,线上学数学有啥诀窍?
Q、你可能是我们少培出镜率最高的老师了,你平时是一个喜欢拍视频、做小红书的人吗?
A、(笑)其实我一年自拍的次数估计撑死也就3次。但作为工作录一些讲题之类的视频我觉得还是非常乐意的。
Q、那你觉得这种视频讲题和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
A、首先是语言要求,刚开始口播的时候都是先写好台词然后背出来,但发现一抬头看镜头啥都忘了,总是要花费很长时间。
后来,我觉得不能只是背,顺着自己的理解去录会好很多,这一点和讲课一样,刚开始新手老师可能讲课都是比较按部就班的,对教得内容越来越熟悉了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节奏。
不过,录视频对语言的组织要求更高,并且要更有自信,绝对不能犹豫,这一点我倒觉得对新老师挺有帮助的。
Q、网络时代,很多孩子也会在网上通过短视频或者视频课的方式学习,那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你认可吗?
A、我是很认可这种学习方式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大学的时候也是经常自己去网上找各种学习资源的,我觉得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尤其是那些主动性并不强的孩子,光靠视频学习效果可能不会太好,一是因为专注力的问题,二是小孩子其实很需要课堂的互动氛围。
别说录播课或者视频课,就是直播课,缺少了同学氛围也会影响到孩子,我有个班一次因为特殊情况几个同学都请假,结果剩下的1个孩子变成1对1,很明显感到他上课很不舒服。
Q、那平时上课,你会给孩子准备一些额外的网上资料让孩子去看吗?
A、我是非常推荐孩子们课后去线上找一些补充的,有时候也会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做一些推荐。因为数学竞赛的题往往是有很多种解法的,但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种都涉及,因此我会跟他们说去一些网站学习,比如AOPS这样的高质量网站去进行一些拓展学习。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孩子的主动性。
想要参与刘老师的数学课堂
可以扫码咨询顾问老师报名哦~
我要咨询/报名!
更多信息可咨询顾问
从家教到老师
建立信任才是教学的基础
Q、你为什么想到会想到会来翰林当老师?
A、这很简单,首先坐班式的固定工作不太适合我,其次是因为我一直很喜欢数学,尤其研究数学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最后我觉得我之前的国际教育经历让我把当老师的技能都点满了。
Q、你指的技能点都是哪些?
A、数学能力、英语能力、和教小孩儿的能力。
Q、我看你之前还在新加坡做过家教?
A、当时在新加坡的那个时候教是一家姐弟,一个二年级一个三年级。新加坡的教育环境也是挺卷的,我印象中平时坐地铁都能看到孩子在地铁上做作业看书。
我当时教的那两个孩子,在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就读,走的是英国体系。因此孩子平时在学校也是接受的是比较宽松、鼓励式的教育。但家长给他们校外安排得很满,基本上一周要上5种不同不同的课外班,我当时还不是教数学而是教钢琴,但我知道他们数学也有2个。
Q、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你当时和他们相处觉得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A、我觉得孩子其实也挺割裂的,就是学校里很放松,回来就被Push得很紧。
所以,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也要找到一个平衡,一开始就是总觉得做老师要有老师范儿,音调不自觉就会提高,后来发现不行,你太严格了孩子直接就撂挑子不干了。后来慢慢相处,就掌握了他们的个性特点也就能逐渐拿捏了。
包括我现在教学,很多学生也来自国际学校,当时家教积累的一些和小孩子相处的经验就都能用上了。比如你不只是上课,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我有个学生跟我学AP统计,这男孩儿就是爱打游戏,其实游戏里有很多统计相关的知识点,我就用游戏做例子给他讲,他就比较有兴趣。
Q、那你觉得现在做全职老师和做家教有什么不同?
A、我觉得主要是信任感。
因为家教都是线下,而且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比较充分,这种信任感是比较容易建立的,但现在的课一般都是一周一次,所以和学生的信任感建立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从老师的角度,如果能和学生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学起来就会非常轻松。除了和学生建立信任感,还有跟家长建立信任感,这样才能做到一以贯之。
给想选数学专业的
学生建议:正确认识自己
Q、你觉得你带过,无论高龄的还是低龄的,数学比较好的学生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一些共性吗?
A、首先是对数学不能太排斥,不喜欢没关系但如果是排斥就很难推进了;第二是能力和天赋,有些孩子确实学起来会比较快,但并不是说天赋弱一些的就没机会,还是看主观能动性。那些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也许天赋不是很高,但会非常积极主动。
比如说课刚上完,有些孩子就会盯着你要笔记,拿到笔记后会对照着作业复盘我上课的整个过程。但也有孩子你就算笔记发给他,他点都不点开,过了一个月了来问你要笔记说文件打不开了,其实我知道就算发给他他也不见得会点开,这种学习效果就会很差了。
Q、什么情况下你觉得学生是学明白了?
A、我觉得学懂的同学是能马上举出例题的。同样一个班,有的孩子我让他解释一下这个知识点,他自己就能举出一些经典例题来,一看就是练过了,并且能把知识点具象化。
但有的孩子上了几节课后知识点都已经忘了,更别说举例说例题了。
Q、你是数学专业毕业,那对于想把数学学好的孩子,作为过来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A、第一,给所有学数学的孩子一个建议,不要试图去总结什么所谓的“万能公式”,这在数学里是不可能行得通的,任何方法、公式都有使用的前提条件,不存在通用的方法;更不要试图用背知识点的方式去学数学,你可能一时应付考试,但如何得到结论的过程被你忽略了,因为数学中但凡结论特别重要的题,过程一定也是同等重要的。
可以这么说,我这里的学生在不了解原理的情况下去背公式结论,一个月后基本没有能记住的;反过来就算忘了,如果你知道原理,是可以自己再推出来的,这样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第二,给想要选数学专业的学生一些建议,大学的数学和中学数学完全不一样。
千万不要指望能一次全学懂,除了一些GPA满分的大神,大部分学生学数学的时候会发现有东西怎么也听不懂,没关系,学习数学尤其是纯数专业一定要练成一个特技,就是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继续往下推进,听起来可能觉得很离谱,但事实就是可能学到后面再回头看你的理解才能上升一步,否则你会被卡在一个地方永远进行不下去。
总之,数学学习有时候也是心理上的一种锻炼,当你发现自己上限的时候要坦然接受也是一种成长。
翰林国际少培的优秀老师分享将陆续更新
对于低龄竞赛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扫码1V1咨询顾问老师哦~
欢迎咨询!
更多信息可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