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北大→港大→清华
从环境工程学士到环境学院博士后
5年留学经历,参加多个项目研究
是什么原因让她深耕环境工程?
又是什么原因选择转向教育事业?
......
让我们一起走进
翰林化学魏老师的故事吧
⬇⬇⬇
翰林导师魏老师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士;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硕士;
香港大学环境工程博士;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香港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硕士,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士。
● 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参加过国家重点专项卤代烃原位化学生物技术研发、河流湖泊污染物化学生物降解技术研发等多个项目研究。具有丰富的英语学习、生活、科研工作经验。
● 前上海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5年海外留学经验,丰富的化学生物背景,丰富的授课经历,包括在博士期间助教、博士后期间大学生创新实验指导授课以及大学任职期间研究生课程授课经验。
●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归类总结、知识点的难点区分、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主授课程:AP化学,IB化学,IGCSE化学,CCC竞赛/UKCHO/USNCO
关于为什么会选择环境工程专业:
在学业进程中,我在数理化科目上相较于其他学科表现更为出色,因此,我所选择的专业领域也倾向于理工科方向。
选择环境工程专业,实际上也是一个是机缘!
一开始选择环境相关专业,第一是因为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对自然界抱有浓厚的好奇心,并渴望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第二是因为环境工程专业在当时是一门处于科技前沿且充满创新性的学科,具有乐观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就读过四所顶尖大学
5年留学,不断深耕学习
选择香港大学的原因是:
当初我选择了香港大学,主要是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
同时,香港大学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其学术声誉和教学质量均享有高度评价,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因此,在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最终决定前往香港大学进行深造。
图源:网络
对于香港大学的文化氛围也是深感喜爱,它致力于追求学术自由与创新,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环境,激励我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提升。
初次抵达香港大学,仍需时间适应
初抵香港大学,我原本设想各类事物或许大同小异。然而,实地体验后,感受到其独有的本土文化特色,仍需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
香港大学作为一所国际知名的学校,其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与赴美留学并无二致。在融入这一环境的过程中,心理层面的过渡同样不可或缺。
同济/北大/港大/清华,有不同的校园风格
同济,学习氛围踏实且充满工程底蕴
同济是一所工科院校,其工程底蕴深厚,对工程技术理念有着强烈的灌输。
在我学习环境工程期间,我深受其影响,对工程设计、实施及细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北大,追求多元化的体验与表达
北大则展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北大的学生活动及人文氛围均十分丰富。
学生思想活跃,追求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及人文活动,展现出丰富的思想状态,追求多元化的体验与表达。
港大,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
港大作为一所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学校,其学术氛围与文化交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国际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交流,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学习环境。港大对学术创新的追求,以及对前沿知识的探索,都让我深受启发。
清华,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与严谨的学术态度
清华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严谨,对学术的追求始终如一。在清华的校园里,学生们忙碌于自习室、实验室,致力于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
清华的严谨学风与追求卓越的精神,无疑是我求学经历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把握科研问题“起点”
“解题”过程才是重点
从“起点”出发,解决后续问题
面对不同的项目研究,我们得先找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起点”,从源头解决问题。
此前,我参与了蓝藻爆发相关项目研究。蓝藻爆发这一现象导致整个湖面遭受了严重破坏,蓝藻如潮水般覆盖,使得湖面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 知识链接:蓝藻爆发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图源:网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发现,该湖泊拥有众多支流,而这些支流中被排放了未经处理的污水,甚至包括生活污水也未能得到有效管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这些污水最终都流入了湖泊,从而对湖泊水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找到了问题源头后,我们便在支流上建立了环境保护和工程治理设施,旨在对这些污水进行有效的拦截和处理。通过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污水对湖泊的进一步污染。
所以,唯有从源头治理,方能解决后续产生的各类问题。
科研的成功与否都是经验的积累
科研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索过程,这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探索的意义在于逐步积累阶段性的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科研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
图源:网络
遇到瓶颈时,如何突破是每位科研人员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工程领域,由于我们主要面对的是应用问题,而非数学领域的世界级难题,因此通常可以通过多种尝试来寻找解决方案,所以科研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研过程中,解题的经历不仅导向最终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见解,从而进行更好地推进!
步入教学领域
是因为自身对其的热爱
慢慢发现自身对教学事业的热情
科研与教学,两者虽路径不同,却相辅相成。科研活动让我积累了深厚的科学知识,在担任助教和硕士生导师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发现对教学的热爱与热情。
图源:网络
我希望通过教学的桥梁,将我在科研中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引领他们探索其中的深邃与广阔。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我收获了诸多成就感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决定成为一名老师,继续在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
在上课时,会采用灵活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之务在于确保教学思路的明晰性。我倾向于将我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便他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这些核心内容。
在此基础之上,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例如:
对于性格认真、踏实的学生
我会采用更为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稳扎稳打。
对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学生
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从中得到“惊喜”。通过提出问题和设置课题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了解完魏老师的学习、科研和教学经历
小林不禁疑惑魏老师是
如何将这些事与自己的生活相平衡的呢?
魏老师也告诉了小林她的“秘诀”
将学习、科研、教学和生活相平衡的“秘诀” ✦
在追求平衡过程中,我时常秉持一种张弛有度的生活态度。
科研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全天候、不间断的工作与思考过程,这往往要求我们牺牲部分休息时间。但是,我们应尽量规划出固定的休息时间,以确保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大脑的活跃度与思维能力,还能促进科研创新和研究的深入进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力求在科研与生活之间找到那个理想的平衡点。
来自魏老师的建议&见解
初、高中生的学术学习不应局限在书本中!
对于初、高中阶段的同学来说,建设好学术基础是较为重要的。这不仅关乎眼前的学习成效,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铺垫,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巩固,避免遗忘之前学过的知识,定期进行复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同学们不应局限在书本中,更重要的是让书本与生活相结合!在科研中会涉及到很多化学和生物的内容,其实这些内容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我们生活中的净水器,净水器中的超滤膜净技术,正是我们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图源:网络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通过实践和应用,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科研中,清晰地逻辑和深度思考是必需!
在科研实践中,第一点是要确保逻辑的严谨与思维的明晰;另一点是要学会如何深入探究。
举例来说,在实验操作中,若我们能够及时识别并应对实验中的难题与挑战,将会更好地推动实验工作的进程。但是,有时我们可能因疏忽而未能及时察觉实验中的异常,对科研细节的忽视往往会成为制约科研进步的瓶颈。
因此,具备深度思考能力和问题发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加化学竞赛,有助于思维拓展
国际化学竞赛对于同学们的思维要求很高,在竞赛的过程中,
可以非常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和思维的能力,同时深化对复杂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积极参与此类竞赛,有助于学生不断推动学术水平的进阶与突破,可以锻炼大脑的能力,进而激发创新思维,实现学术上的新突破!
最后,魏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多多阅读课外书籍,以便更好地拓宽知识视野,了解课堂以外的内容。
《相对论》
作者:Albert Einstein
《薛定谔的猫》
作者:[英] 亚当·哈特-戴维斯
*以上内容获得导师本人授权发布,未授权的原创内容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违者必究!
看完了魏老师的学习科研经历
同学们是否对学习又有了新的看法呢?
如果你也对化学感兴趣
快来加入魏老师的课堂学习更多干货吧!
扫描了解更多资讯
更多详情可咨询顾问老师
为帮助同学们更高效率的备考
翰林为大家量身定做了冲金课程!
我要报名!
更多详情可咨询顾问老师
* 以上赛事主办方为海外机构,不与任何中国的大学、中学或小学升学加分活动挂钩,其成绩不会作为任何中国中小学升学或评优的依据,仅定位为针对中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和国际教学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