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林采访过很多藤校、G5等TOP大学的录取学生。而今天,小林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双专业上岸美国TOP文理学院的同学!
文理学院介绍:
文理学院,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种类之一,一般指奉行博雅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规模小而精的大学。
这位来自海淀的同学,被2025 U.S. News排名位列全美第8的卡尔顿学院录取,是一所全美公认的本科教学顶尖大学。
8门AP满分,托福从80至115,录取TOP文理学院的TA是如何规划学习的?让我们走进TA的故事!
翰林学员 Q同学
北京市第八十中
▪ 标化:
-GPA:4.0;-AP:8门5分
-托福:115;-SAT:1540
▪ 竞赛活动:
▪其他活动:
英才计划;ESAP夏校;科研;社团
▪ 录取offer:Carletoncollege物理+政治专业
G9—G12年级规划安排
出国的想法
我是初中开始有了出国的想法,九年级下学期转轨国际部。因为体制内的内容比较固定,把学习的科目考得分高,基本没有其他的内容。
我感觉只用分数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会有一定的偏颇,所以想换一种不同的学习路径。到了国际部后,感受到更多样化,更个性化,不止局限于分数,大家都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和竞赛。
当时是请了一个规划的机构,但主要还是我自己的想法。当我遇到问题,比如在不确定这个月要做什么;或者我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不知道优先做什么的时候,会询问机构来协助,帮我定下一步的规划。
我的规划路径:
首先,明确主线:
去思考未来你想干什么,想学什么专业,明确之后,剩下就围绕它来做。
其次,搜集信息,多交流:
明确美国的申请的硬性要求和软性要求,之后去和机构沟通需要的东西,再去完善整个规划。
因为我认为如果你要纯让机构来做的话,很有可能就是机构按照别人的经验,或者是套别人的模板来做,这样的规划不够个性化。
每个人都不一样,你有自己的一些爱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美国大学更追求的是diversity,他不太想要同质化,他想要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还是要有一些想法。
G9—G12规划安排
我学习其实挺快的,因为我觉得能学到新的东西就挺开心,有问题就去解决,然后哪做不好就去改正。
我比较喜欢提前把事情做好,比如说我知道这学期要学什么,然后能提前学就赶紧学了。因为我对物理很感兴趣,就即使说不往这个方向,我觉得提前学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所以我在上高一之前就把AP物理都学完了,我遇到一位很好很了解我的物理老师,他会带着我帮助我一起做规划,会按照我的进度和能力,告诉我什么时候去参加竞赛和考试。
在初三暑假那个暑假我基本全在学物理,老师给我上一对一,带着我学就把高中物理考纲内的这些东西就全学完了。这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解决了很多问题。
高中具体时间安排:
初三下:查找资料,准备语言
我在初三下就开始准备托福了,因为它不仅是分,也是英语能力;暑假的时候也开始学习一些物理的知识。
高一:AP课程、各类竞赛、托福
高一主要是AP课程、物理竞赛、机器人竞赛和托福。高一拿到了BPHO和物理碗的金奖,因为top对我的性价比不高,所以没有继续再参加比赛。
高二:ACTAP课程、考AP、竞赛、申请夏校&科研
高二开始学ACT,学习新的AP课程,申请了英才计划的科研项目,同时也开始准备夏校的申请。
高二下是我觉得压力最大的,当时做的事是最多的,因为当时不光要学ACT,还有八门AP要考,以及机器人竞赛。
高三,查缺补漏,准备申请各项事宜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去上了夏校。这时候我的竞赛压力已经没有了,AP考试也考完了,后面就开始去查缺补漏,准备文书之类的具体申请需要的内容了。
梦校从JHU转变为卡尔顿
刚开始上高中的时候,没有考虑过申请文理学院。我在ED申请的时候是申请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后面第二轮才接着去申请的卡尔顿学院。
夏校转变了我的想法
一开始没有考虑过文理学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熟悉、不了解。我家里一开始都不是很了解美国的学校,而且我爸妈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去了一个非常烂的文理学院,这就导致家里会觉得文理学院都不太好。
后面是我在宾大的夏校体验过之后,才觉得可能文理学院会更适合我。在文理学院,大家一起做科研项目,关系会特别好,师生比很高,小班教育这样的环境更适合我。
我参与的宾大夏校
▷ 我的夏校情况:我当时录的是复杂网络,它是一个应用数学和计算机CS的结合。当时是先上课,上完课后会给课题去做研究,在整个课程中间会有一个小课题,最后会有一个课题。我们学的这门课实际上是宾大本科生会学的一门课。正常本课程是半学期学完课程然后分小组去做研究,但我们时间比较短,大概是三周学完。
Q同学参观宾夕法尼亚大学电车队
▷ 结识优秀的人:夏校的课程不只有上课,还会带大家去活动,会和不同的人去交流,一起吃饭聊天,结识到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级的很厉害的人,这个经历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一起学术的氛围感:我们每节课后,会有RTA,全称是residential teaching assistance(助教加速)。我们一共有5个RTA,基本上五个人分一个。课后RTA会把我们拉到一起,他会给我们讲一遍作业,或者上课的有不懂的地方,他会带着你过一遍。每天都会有office hour,可以去找RTA。
这些对于我的影响比较大,我会觉得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可能会更就是更有意义。
我觉得作为一个国际生,没有那么了解美国的文化、美国的方方面面,并且可能还会有英语交流上面的问题,如果有这种更好的师生关系,更好的同学关系,教育质量也更好的文理学院,可能会是很好的选择。
海淀长大的我,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我在海淀长大,海淀小升初是很卷的,大家都在学奥数之类的,我都要跟着学。我爸妈小时候管得也比较严,没有什么玩的,基本只有读书,打球和学习。我爸也特别喜欢读书,所以在那个环境下,我读了很多书。
从小养成的习惯也让我比较自律,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爸妈在初中之后就没有主动帮我学习。会放手让我自由选择,没有很管着我,基本都是让我自己去弄,包括选学校。
他们觉得选一个适合我的学校更重要,不一定要上藤校或者排名很高的学校。所以准备申卡尔顿的时候,他们去了解完这个学校,发现和之前想的不一样,觉得可能这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所以放手让我去做,最后录上了他们是挺开心的。
我觉得我录上可能是跟学校比较契合,因为文理学院很重要的是看:申请者跟这个学校契不契合。
虽然文理学院也会看你的能力,看分数,但在能力和分数都够的情况下,更多的时候他会看你和这个学校的气质匹不匹配,想不想要这样的人。
兴趣使然,我选择了物理+政治双专业
兴趣使然,越来越擅长
一开始是小时候读了很多书,会有机械原理之类的,对很多东西它背后的原理很好奇,逐渐开始产生对物理的感兴趣。后面不断地去学习,发现物理和我很契合,学得越多就更加不停地去学,逐渐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擅长。
对政治也是一样,比较感兴趣,经常会看这方面的书籍。很多科学家在科学之外,也会拥有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政治也是对社会的一些思考,他们往往会发表自己这方面的观点。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深入探究,服务人类”
有一个文理学院,叫哈维默德,是美国的文理工程学院,它的校训是“深入探究,服务人类”,希望传达出的理念是:所有学理工科的科学家,应该有对社会的思考,如果你没有社会的思考,那么科学就没有掌握在正确的人的手里。
它给我带来很深的思考,让我意识到科学一定要掌握在对社会有关怀的人手里。无论是作为一个科学家还是其他职业,都应该对社会,对人文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不关怀。因为说到底,科研的目的,还是希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因为这些原因,我申请了物理和政治这两个方向。而且,卡尔顿也很推崇大家用这样的专业申请方式。后来了解到我的同学,很多人的专业都会将理工科、社科、文科等混合着选择。
8门AP满分,托福115的秘籍
标化这个部分我一直在学,考试是等到竞赛大部分都打完之后,再去做进一步的考试准备,大概准备了三个月,把托福和ACT考出来。
8门AP满分秘籍
关于选课:
▷我想学物理,所以物理选了三门课。因为我考了物理碗和BPHO,和物理2有重复度很高,所以就没有选物理2。
▷又因为是理科生,微积分和统计都必须学,我们学校又强制要求学AP微观经济。这六门是必选的。
▷其次是我很想学CSA和化学。所以一共是八门AP课。
时间安排:
▷学习时间:高一学了五门,高二学了三门。
▷考试时间:因为高一的时候AP考试取消了,所以没考成。我的8门AP都是在高二考的。
学习AP的方法:
AP考试其实是属于合格性考试,不是比谁的分高。所以需要去学懂它的知识点,跟着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听明白之后再搭配着练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拿分。
托福考10次,80到115的秘籍
我第一次托福是高二考的,当时考了80多分,后面陆陆续续一直考,总共考了有10次的样子,主要集中在高二的那段时间,后面考到115觉得够了,就没有再继续考。
整体没有觉得很累,因为我们班在标化这个方面考得都很猛,比我考更多次的同学也有,所以感觉还好。
我托福考的是新机考。评分不是很稳定,所以有时候感觉提升挺大的,但是分数有没有什么变化,这个挺磨人心态的。不过现在越来越稳定了,因为新版本出来也有一段时间了。
标化考试小方法:
复盘总结很重要
在每一次考不出来的时候,去总结问题;感觉在哪儿失误了,有针对性地多去练习,多找方法去练习。
SAT主要是背单词和练习
把方法摸清楚之后,再去练习,因为SAT是一个很应试的考试。
SAT的刷题是很有帮助的,去理解这个题的出题逻辑,包括出题者想考察的点;之后再去练,其实挺容易考高分的,因为它没有口语写作,就是阅读和语法。
竞赛&科研 帮我排除不适合自己的学科
我认为,竞赛活动相较于标化成绩更重要一点。因为他们更能体现一个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也是美国大学更追求的,所以这是我用大量的时间去做的。
并且,我觉得参加竞赛除了可以拿奖更多之外,它还是一个探索兴趣的过程。
准备竞赛的过程挺枯燥的,学完知识点就要大量的刷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可以感觉到适不适合学这个学科,以及对这个学科有没有真正兴趣。比如说你对物理没有兴趣,或者对数学没有兴趣的话,那么在AMC等这些竞赛中会很难坚持下来。
竞赛,帮助我成长
我感觉机器人和数模更相似一点,物理的竞赛和这些都不太一样。数模和机器人是把所有知识去应用出来,小组配合协作,一起完成一件事情,但是像物理,数学这种纯数的竞赛就是用做题展现你学科的能力。
物理竞赛学习方法
物理碗这类个人考试的竞赛,最主要是把知识点要学明白,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弄明白。因为这类学科类竞赛它其实很考察知识点之间联系,以及不同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的应用。在学明白之后,要去练一练题,多刷刷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逐渐去掌握知识点。
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有时候题不会做,有些知识点其实还是蛮难理解的,或者有的时候你感觉自己懂这知识点,但是为什么分不够高呢?就是会有这样的一些问题,我的方法是要多刷题,多思考知识点的联系。
机器人竞赛是我做的时间最长,投入了非常多精力的一个比赛,收获也很大的一个比赛。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在看每年的规则视频,拿到规则手册之后,你要想这个机器要怎么样去做,然后要去搭这个机器,要给它编程,还要操作。它需要的投入的很多,都是一点点不断深入。
在数模和机器人竞赛的时候,都是分工好,谁去做A谁去做B,有不同想法的话就去尝试。有的时候大家想法不太一样,理念不太一样的话,那就需要去尝试,去调整。
我参加竞赛目的性很强,需要什么知识,就要把这些知识点学会。所以辅导老师专业,讲解知识点很透彻,这点很重要。因为一些契机我了解到翰林,来这边学习了两年左右的数模课。
辅导我的王老师教的很好,对能力的提升比较大。比如讲模型,会把之间的联系,背后的原理,怎么去应用都讲得很清楚。我上完他的课,这些东西我就会去用了。最终我的IMMC获得了O奖(获奖队伍不超过参赛总数的1%),很满意。
参加比赛是一个让人成长的过程,可能没有办法具体说出在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但是你再遇到这样的项目,让你跟别人去配合,你会感觉更自然,更自在一点。
科研,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
英才计划主要是面向体制内的,但因为我们学校是公立学校国际部,所以我们学校有这个名额,我有机会可以参加这个选拔。
英才计划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
通过中学生英才计划,中学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高中生走进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当时是做了物理的一个小研究,关于流体力学。不会的问教授,教授带着你做,告诉你研究方法,告诉你怎么查文献,读文献,怎么去做实验。
科研的经历,他会让你知道,你要怎么去做科研,这一步步的步骤是什么样子,这些这些方面的能力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是平时在校内是学不到的。
给学弟学妹们的申请建议
学习要劳逸结合
建议大家在学习之余,也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劳逸结合,这样做事的效率会更高。
比如我很喜欢阅读。看的书很杂很多,因为很多书都很有意思,不一定说就只看哪些类型,哪几本书。我会自己去找,看看这个书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思考的书,都会很好。
我平时还很喜欢打球骑车之类的运动,锻炼其实只是想要自己保持健康。包括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健健身骑骑车,一般是晚上回去骑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车。很喜欢这种健康的感觉。
放平心态,一步步按照规划走
放平心态,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去完成,申请也不用太焦虑,按照计划来,根据形式发展不断变化,总会有收获的。
找到自己的兴趣
一定要找到自己适合,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很重要。要是不学自己感兴趣的,而是被逼着学的话,那会是很折磨的一个过程。
School research要做好
要了解到这个学校想要什么样的学生,看自己和学校匹不匹配。不要看网上大家什么样,要看自己要什么样,要追求diversity。美国大学他希望会有不一样的学生,他们也知道中国学生现在都太像了,这时候还跟大家都做一样的事情,可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及时调整策略,择优选择
一下子肯定做不完所有事情,要随着变化,去思考哪个对申请更重要一点,然后一步步去完善。
比如说当时高二升高三那个暑假,我的SAT还没出分,但是我申上了宾大的夏校,这是美国最好的工程类夏校之一,当时很犹豫。但后来思考之后,夏校是更值得去的。因为夏校更能够证明你的能力以及体现你对这个东西的兴趣,它比单纯的SAT分数是更重要的。
所以我会觉得类似这样的一些选择,要去好好思考一下,它能带给你什么,然后去做出取舍。
看完了Q同学的申请故事,是不是也被他清晰的规划折服了?
想和Q同学一样用高含金量竞赛冲刺梦校offer吗?
扫码一对一咨询竞赛规划!
更多信息可咨询顾问
本期福利
Q同学同款 IMMC赛事 历年获奖论文
扫码领取
*以上内容获得学生本人授权发布,未授权的原创内容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