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1. 前夜深秋的魔都,小升初年复一年地按时开锣。一时间,家长、学生、学校、培训机构、甚至黄牛等等,纷纷登场,倾情奉献一场精彩百出、珠玉纷呈的大戏。不少困惑中的家长感叹,为什么现在的小升初会这么难,是怎么会变成这种状况的?记得我们小时候小升初很轻松啊?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我们记忆中的好日子是如何一去不复返的。
30年前(1988年——1997年)
1988年,这一年上海发生了一件大事,为解决当时小学升学高峰带来的入学难问题,上海开始试行小学、初中“五四分段”教育,即小学教育实行六年学制,其中六年级作为初中
预备年级在初中接受教育,称作“初中预备班”,学生须读完初中预备班才算“小学毕业”,而初中教育仍实行3年学制。预备班这个新生事物就此诞生了。由此直到现在还流行着一个段子,如何鉴别你是不是老上海人,一个问题足以证明:你小时候上完五年级,接下来读几年级?新上海人会说:六年级。而老上海人说:预备班。
这件大事的发生,也就此拉开了之后三十年魔都小升初魔幻般变化的大幕!
当时实施这种制度,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的,因为当时一批80年左右生育高峰期诞生的孩子开始要上小学了,远远超出了当时上海各大小学的容纳能力,于是教委出台了相应的举措,把小学六年级转移到初中去,变成初中预备班,这样就可以分流了。
我们今天回头来看,小学初中高中采用“5—4—3”学制的模式的确有很多好处。比如分摊了中考压力,四年应对中考总比三年来得从容些,学制高大上了不少。记得当时的上海市教科院专家指出,实行“五四学制”有利于减轻学生初中阶段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在“六三”学制下,初中3年的学习时间太短,第一年基本处于对初中教育方法和环境的适应期,而初三又面临毕业和升学,中间只有初二1年过渡,一旦调整不过来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但是,世上的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当把初中三年变成四年后,相应的,小学六年也就变成了五年。当时的小升初是还有统考的(经历过小升初统考的有没有?是否有为了差1分没进市重点初中而痛哭流涕的兄弟姐妹们?),本来小学里都是按照大纲教,现在提前一年要上初中了,就意味着竞争的年龄提前了1年!从而导致小学学习的负担不断加重。
越来越多要求减负的声音开始出现了:
孩子这么小,就要面临这么高强度的统考……
为了应付统考,我们天天睡得很晚……
孩子太苦了,压力太大了……
终于!为了减少孩子的压力,当时又推出了一项重大的政策变革:小升初取消统考,就近入学,从此彻底改变了小升初格局。(2006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法》中也有相关规定)
1997年对上海人民来说有三件大事:
一是小平同志逝世,
二是香港回归,
三是就近入学正式实施。
1997年上海正式实施初中就近入学(对应的学生差不多就是85 86年出生的孩子们,85后们当时有没有觉得很幸运?小升初不用参加统考了,在当时一定是喜大普奔吧!),同时还有摇号入学制度。
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们显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小白鼠,而原来的重点初中同样也不希望接收摇号和对口来的孩子,毕竟学生的生源和升学率才是学校关注的焦点!
这个时候,一些民间组织诞生了,逐渐承担起学校和家长间的桥梁。而小升初也逐渐由地上转入了水面下潜伏,一场长达20年的大戏就此展开。
2. 崛起
20年前(1998年——2003年)
在1998年之前还在读中学的家长应该都还记得,那个时候的初中是分区重点和市重点的,并且有不少学校是初中和高中在一起的。通常考进了重点初中,往往也会大概率通过直升考或者中考进入自己学校的高中。比如现在大家口中一直在叫的“八大金刚”,如控江中学,复兴中学,格致中学,延安中学等等,当时初高中都是在一起,并且都是市属重点中学。
记得当年如能有幸进入这些市重点学校学习,那可是全家要好好庆祝一番的。
然而,伴随着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紧接着又一个重大变革降临了:初高中实施分离办学了。
时任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尹后庆谈到:初中与高中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前者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具有免费性、平等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比较淡化选拔性、应试性和学历性;后者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带有一定的选拔性。初高中分离办学,有利于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差距。
整体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减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有利于扩大重点高中的办学规模并进而提高办学质量。
于是,教委开始要求重点初中分离办学。所以,今天在大家面前的昔日名校,基本都只有高中部仍然屹立在名校之林,而大部分昔日名校的初中部,现在都已经是普通的对口初中了。
当初中部准备离开名校高中的庇护只身出走时,猛然惊喜地发现: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在另一个地方又打开了一扇窗!
民办初中或会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地。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叱咤魔都的那些民办初中的成立时间:
1997年,上海取消统考,实施就进入学制度。在这个制度实施前后几年里,大量的民办初中诞生了!
1993年,西南位育成立(民办),是上海最早成立的民办初中之一;
1994年,复旦兰生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复旦附中;
1994年,文来中学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七宝中学;
1996年,立达初中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大同中学;
1996年,存志中学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控江中学;
1997年,新华初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华师大一附中;
1997年,西南模范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南洋模范中学;
1998年,新复兴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复兴中学;
1999年,华育中学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上海中学;
1999年,进华中学搬入新校区(民办),依托高中为华师大二附中;
2002年.上宝中学成立,(民办),依托高中为上海中学。
这些响当当的名校,成立时间几乎都惊人的一致。
由于这些民办学校一方面能拿到免费的教育用地或者通过极低的租金租到用地;另一方面主要的核心师资基本来自原来的初中名校,与高中部又是同根同源,这样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保障,再加上民企投资方能出资赞助,一下子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在那段民办初中风生水起的初创期里,为了加快初中和高中脱钩的进程,政策上对民办的招生管理也很宽松,导致民办学校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一举成为上海初中界的翘楚,令公立校望尘莫及。
“初中要去民办”——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民心所向。
3. 繁荣
10年前(2003年——2016年)
2003年中国发生了有两件事:一件是大事,就是非典的横行;一件是小事,就是有个叫学而思的公司在北京成立了。这两件事,大事发生时让所有人惊心动魄,但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被世人所遗忘;小事发生时几乎没人关注,但随着时间推移,却慢慢改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轨迹。
2003年学而思创立,一开始做家教;然后创办小班教学;紧接着弄了一个奥数网。从此,奥数、培训、择校开始逐渐走入家长的视野。
——重点高中的录取生源好像主要都来自民办初中,看来民办初中教育水平高!
——民办学校教学水平高,我想进入民办学校!
——民办学校是要挑选生源的!
——挑选生源的方式是什么,就是看奥数水平!
——如何证明自己奥数水平好?去参加奥数比赛,并获得名次。
——怎样才能在奥数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去参加奥数课程的培训。
择校——奥数杯赛——培训这个完美的闭环循环反复,愈演愈烈,
十年间,各大奥数杯赛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中环杯;上海四大杯之一,2017年更名为思维100;
小机灵杯;上海四大杯之一,2017年暂停;
走美杯;上海四大杯之一,由SP教育独家承办,2017年停办;
亚太杯;上海四大杯之一,2017年更换了协办方,后也停办;
希望杯:北京地区杯赛之一;
春蕾杯:上海本地比赛之一,考语数外三门;
华罗庚杯:广州地区杯赛之一,在全国影响力较大;
52测评:上海本地测评比赛,由SJ教育独家主办,已停办;
迎春杯:北京地区杯赛之一,刚进入上海;
高斯杯:北京地区杯赛之一,刚进入上海;
数学大王:上海本地比赛之一;
学而思杯:即学而思综测,每年组织两次,由学而思主办,并作为其高端培训班招生考试;
IMAS:国际中小学数学能力检测,俗称“爱马仕”,由四季教育承办,作为其金牌班招生考试;
AMC8:美国初中数学学术活动8年级;
AIMO:亚洲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由S四季教育承办;作为其金牌班
招生考试;
日奥杯:日本奥林匹克大赛;
环亚太杯:一个只有名字听上去高大上的比赛;
中奥杯:乐课力主办的奥数比赛,已停办;
新知杯:原为初中奥数杯赛,后初中杯赛更名为大同杯后,新知杯被用于一个新的上海本地杯赛;
全小数:全国小学生数学学术活动;名字看上去很牛逼;
美国数学大联盟:美国数学学术活动;
凤凰杯:凤凰传媒和草根网主办的数学比赛;
小博士杯:上海本地比赛之一,由新贝教育承办;
……
……
……
十年间,各大奥数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班涌出……
2001年,尚品教育成立,作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特别授予的上海科普基地,上海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小学奥数培训机构之一;
2001年,乐在四季成立,前身是乐加乐进修学校,上海本地最悠久的奥数培训机构之一,目前在筹备上市;
2001年,绍英教育成立,上海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小学奥数培训机构之一;
2003年,艺文教育成立,上海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奥数培训机构之一;
2004年,新贝教育成立,上海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培训机构之一;
2007年,四季教育成立,目前是上海本地市场规模排名第二的奥数培训机构,2017年成功在美国上市;
2007年,精锐教育成立,旗下拥有精锐1对1、至慧学堂等子品牌;
2008年,学而思上海成立,成为上海地区市场规模排名第一的奥数培训机构,2010年,学而思成功在美国上市;
2011年,新舟教育成立,创始人原任职于学而思上海;
2011年,吉祥培优成立,创始人原任职于学而思上海;
2013年,魔梯教育成立,创始人原任职于北京巨人;
2014年,竞胜教育成立,小奥核心团队原任职于四季教育;
2015年,蘑菇培优成立,创始人原任职于学而思上海;
2015年,乐课力教育成立,创始人团队原任职于学而思上海;
2015年,美数教育成立,创始人原任职于学而思上海;
2015年,聚优派成立,创始人原任职于四季教育;
……
……
……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的人好像都在说要进好学校的人太多了,每年有十几、二十几万,你要从这人海中拼杀出来,就必须起个大早,赢在起点!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的人好像都在说,光一奥不够,还要二奥,三奥……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的人好像都在说,光学本级的不够,人家都是跨级学的……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的人好像都在说,奥数证书光入围还不行,还必须得一二等才能进名校……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有人在说奥数证书只有一个一等还不够,要有几个才能证明是真牛……
某天,我们发现,身边有人在说奥数证书最好还要有跨级的,只有本级的还不够……
直到某天,我们发现,我们实在太累了,眼看就是累死也考不出,这时听说有个地方可以花钱买到一张奥数证书……
十几年间,一个依托小升初政策的空隙,以奥数杯赛为抓手的奥数及校外培训市场已经悄然成型,即使教委使出了吃奶的劲,不遗余力的全力禁奥,但每次劫后余生之后,奥数和机构反而发展的更快了。在30年前种下的那一颗种子,如今已经成为庞然大物……
4. 迷思
年前(2017年—— )
如果,义务教育的现实世界中真的产生出种种扭曲与罪恶,那么,是不是一切根源在于择校?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呢?在经历了2017和2018届小升初惊心动魄般的洗礼之后,有家长提出:
强烈要求恢复小升初统考。
这个建议是否可行呢?
从目前看,上海全市民办初中每年的招生人数大数在1万5千人左右,占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大概在10%。从魔都小奥杯赛参赛人数最多的小机灵杯和中环杯(思维100)来看,参赛人数最多的单个年级人数大概在1.5万左右,因此,可以预估,每年想通过奥数杯赛获取证书从而达到择校的人群应该在3万以内。
这个数字占全市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小升初择校现在很火很热门,但还只是小部分人关注的焦点,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还是会选择去对口的公办初中。如果现在恢复小升初统考,那会影响到更多不愿意择校的人群。
所以,仅仅从数据上看,还远没有到需要恢复小升初统考的地步。另一方面,义务教育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法律层面上的要求也告诉大家,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有家长提出:可以借鉴国内其他省的做法,采用民办初中联考的模式。
这种做法的思路是分层设计,让想择校的去光明正大的择校,让不想择校的开开心心继续对口。但是这么做会导致民办初中越来越强大,公办初中越来越羸弱。优质生源,优秀教师,教育资源会加速集中到民办初中,从而彻底让公办初中无路可走。
有家长提出:那不如取消民办初中,全部对口入学。不但初中对口入学,小学也全部对口;同时采用小学初中对口错开的方式,即小学对口好学校,初中就对口差一档的学校,均贫富,全市一盘棋,几年下来,全市的教育资源就会均衡了。
这么做的确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对部分有追求的家长来说,这么做会导致9年制义务教育对其毫无意义,因为他所有的知识可能都是在课外机构上的,不但没有减少家长负担,反而又大大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让我们来看看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阐述: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们看到,2017年以来的2年来,教委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入学难、升学难的政策和举措,如叫停小学阶段的奥数杯赛,公民同招,中考新政,强校工程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的确对择校热,奥数热有所降温,有效缓解了日益加剧的“剧场效应”——让最前面的人先坐下来,或许后面的人正在慢慢的依次坐下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2019小升初,何去何从?
来自侠客岛之家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