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第一次去美国的冷泉港实验室使我对生物研究方面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基因遗传这方面的。后来高中就来了美高,当时一直觉得自己可能去打学术活动,所以暑假的时候回国参加了关于生竞的夏令营。感觉这种高压下学习生物知识真的很受益,也是从那里听说了很多新研究。我觉得首先做研究,知识面要广,而且要喜欢阅读,去发现有什么最新的研究。倒不是因为做研究一定会用到所有的知识,但懂的知识多了,才知道自己想要研究的是什么,哪方面需要人来研究。
贰
暑假结束后回美国继续学习,学校新开了一门science reseach课,简直太对我口味,正好可以做一些自己的研究。我是一个想法比较发散的人,天天想一些奇奇怪怪的点子。最开始老师让我想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我就超想研究关于核纤层蛋白的课题(现在想想,就我们这有的技术水平,还是等到我研究生的时候再说吧哈哈)。
然后老师给我们每人配对了一个校友。和我配对的这个校友是一个搞DNA测序的老奶奶,她貌似对我感兴趣的方向不太了解,所以就给我推荐了另一个公立大学的教授。这个时候我就敲定了我研究的模式生物-- 线虫(C.elegans)。因为学校不让我们养哺乳动物细胞,这个教授刚好自己也养线虫,我就这样从她那里掌握了一些养虫子的基础。线虫这个动物小,不寄生,透明,而且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已经有大学收集了很多被敲过不同基因的线虫了,所以敲基因这方面就不用考虑了。
叁
至于课题方面, 教授说我想研究的方向太过复杂,毕竟大部分实验还是要在学校做,所以让我从简单的开始做起(虽然也不简单)。之后就一直养虫养虫养虫,天天抱着虫子去上学。其实教授也只是教了我最基础的东西,剩下的都要靠我自己摸索。
肆
我的研究项目是跟遗传病有关的,在年初就拿了学校科学展一等奖。这个时候我的science research课也就结束了。我为了让我的研究继续下去,在生物教室找了一个角落放我的小虫子。我报名了一个local-state级别的科研比赛,这个比赛给我匹配了一个在当地有名实验室的researcher,但他研究的是癌症,跟我的课题并无关系。我之后花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用来看文献,考虑自己接下来研究什么。看文献有的人觉得很享受,有的人觉得很头疼,毕竟都是长篇大论+超长单词。经过这么长时间我发现真正做实验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是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是比较耗时间的。然后我又自己设计了实验方法,但是这个时候又遇到瓶颈了,因为我研究需要用到特殊的显微镜,学校没有。我又发邮件给公立大学的教授,她帮我找到了愿意借我特殊显微镜的教授,我就这样天天奔波在学校和大学的路上,但主要实验还是在学校完成的。 虽然我向那个科研大赛提交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但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被组委会推荐去参选美国少年科学院奖(American Junior Academy of Science award)。很荣幸成为四个幸运儿之一被选为美国少年科学院终身院士。9月份在本州科学院年会上展示成果,并且明年初我将代表所在州去华盛顿特区参加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一年一度的科学研讨会。想想还有一点激动。
感觉做了科研和理论还是不太一样,比如琼脂上经常长霉菌;而且控制变量的时候,无法做到和理论完全一样。尤其是作为高中生,课程固定,还要参加社团,体育活动等等。我觉得做科研还是适合那些自己非常有想法,随机应变能力强的同学吧。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感恩的心,有耐心,可以面对失败。我已经数不清自己废了多少组自己辛辛苦苦做的实验了,也渐渐忘记了那些熬夜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数据,无数次被其他人say no的日子。但是这一路的成长我始终记得,也记得所有帮助我的人让站上我从未想过的高度。最后致所有想要自己做科研或者正在做科研的朋友,你们要坚信这个世上会有一个舞台是属于你的,不要再质疑自己心中的澎湃啦!
作者: 大河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