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天赋型选手 ”
从小就是班里的“二号数学老师”
答疑解惑不在话下
从山东大学到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
又解锁“ 统计学大佬 ”新身份!
这位数学学霸的故事精彩程度100%
赶紧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翰林数学L老师
山东大学数学系学士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统计学硕士
● 硕士期间GPA 3.9
● 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本硕期间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并数次获得学校奖学金,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 曾辅导数十位不同背景的海内外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 提分效果显著,ap 5分率80%,alevel A率75%, IB 7分率80%。
● 在教学中,善于针对学生特点定制不同的学习计划,在深入研究学生需求与困难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协助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进而融会贯通。
● 授课体系:IB, a-level, ap, amc,欧几里得等主流数学国际课程与竞赛。
以优异成绩
顺利打开985院校的大门
数学——我的舒适圈
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都很好,高中时参加数学竞赛获得河南省二等奖,也算是小有成绩。所以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东大学——一所有着深厚数学积淀的学校。
入学后我又顺利地考入了数学学院的潘承洞国家基地班学习基础数学。自此,数学世界的大门朝我依次洞开。
🔺山东大学
原以为我的数学之路会永远这么顺利,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高中时的数学学习注重技巧运用与解题熟练度,而本科阶段的数学学习与此不同,它更看重思维的严谨性,要求严丝合缝,不能漏掉一个反例。
这种巨大的变化令我很不习惯,并且很快影响到了我的成绩,整个大一期间,我的绩点都只能排在年级中游。
更令我不安的是,我对数学的热爱逐渐消退了。那种通过天马行空的创意、灵光一闪的奇想解出难题的爽快感很久没有出现在我的心里了。
当时的我被数学伤透了心,一度萌生退意想转专业。
直到遇到它,事情出现了转机......
自由的美
让我重拾对数学的爱
它是我在大三上的一门必修课——数理统计
起初我只当它是一门无聊的专业课,每天除了证定理就是推不等式,所以初学时并未上心,但随着了解的逐渐深入,我渐渐爱上了这门属于数学,又不同于数学的学科。
在那时的我心中,所有数学的科目都是呆板而严肃的,容不得一丝不确定性,也不留给人一丝随意发挥的空间,但统计学不是这样。
在统计的世界里,你可以选择相信贝叶斯派或是频率派,也可以全靠自己的主管信念而选择先验函数,这种充满自由气息的学科传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学习数理统计。最终,它成为了我大学四年中第一门满分的专业课。
出国留学
从山大统计到UW统计
怀着对统计学的热爱,我申请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生项目。这所公立大学毗邻密歇根湖西岸,除了在统计学学科专排上领先全美,还有我最爱的雪天和橄榄球比赛。我相信在威斯康星我能收获学术上的成功,并且快乐地生活。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在威斯康星我收获了好多。
遵从本心
以兴趣定制发展规划
与国内不同的是,在威斯康星大学,本科生只要修完最基础的前置课程,并且经过批准后就能去选研究生水平的高阶课程。
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就只有大约一半的课是必修,剩下一半的学分我们可以在全学院任意选课,甚至数学院、计算机学院的部分课程也在允许范围内。
这就使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制发展计划:有的同学想要继续深造,就多选高阶的理论课程;有的同学想要工作,就多选注重实操与合作的课程,这种为了自己目标奋斗的感觉是令人充满动力的。
闷声干大事
感受科研的魅力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我不常出去旅游,假期大多数时候就找导师做科研,所以美国的一些著名旅游胜地我基本都没有去过,不过我也不觉得有遗憾,因为在数学中获得的快乐就已经让我的生活足够充实。
我的科研项目都偏向AI的应用,它使我真正看到了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潜力 ⬇
我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医学图像处理,经过训练的模型可以在一秒钟内完成一千张以上超声图像的处理,用超过95%的准确率识别病人有没有患上冠心病。
第二个科研项目是有关自然语言处理,它能够从数十万个给餐馆打分的文字评论中筛选出有效信息,从而针对性地给每家店提出具体建议。
这些项目让我看到了由统计学驱动的计算机算法在人类生产力发展上的巨大前景,也让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
自律、自信、自在
体验无比惬意的生活
我本身是个生活很规律的人,每天除了上课、写题之外,健身应该算得上是最大的娱乐了。周末我有时还会和朋友一起去看橄榄球赛。
威斯康星大学的橄榄球水平很强,每逢周末比赛日,四面八方涌来的观众都会把八万多人的大球场挤得满满的,除此以外还会有乐队表演、自助烧烤等活动,颇有节日氛围。
热爱使然
做一个不一样的“李老师”
家庭传承带来的热爱
我的母亲就是一位数学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时常与我探讨教学相关的东西,以及自己工作中的趣事,这在幼年的我心中种下了教育的种子。
后来上学的时候,因为成绩比较好,总有同学来问我问题,我也十分乐于帮助同学解答,久而久之,我就成了班里的“二号数学老师”。我既十分享受这种成就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所以留学回来,我就很坚定的走进了教育行业,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立志
做一个不一样的“李老师”
◾ 把学生当伙伴。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像在高中时那样,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伙伴,耐心地分享解题技巧。
◾ 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我的心里,尤其是数学教育,本就不应该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老师在那里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像朋友座谈那样,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去思考。
◾ 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讲出自己对定理的理解以及解题思路,能够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比起单单做对题目又是一种进步。
这最后一点也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给我的启发。
这个学生之前在国际学校学过一遍 ap 统计,但考试的结果却不如人意,迷茫之际找到了我。
我在最初上课的时侯,发现无论和他讲哪个知识点,他都说自己会,并且描述地有模有样,但一到做题的时候就手足无措了。
为了找到他的症结所在,我放弃了以我为主的串讲,转而让他来主动叙述自己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几次下来就发现他虽然表面上记住了每个公式的内容,却根本没有理解其背后的推导过程与应用场景,考试时自然难以应用。
所以此后我在教学时,除了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来判断其熟练度,也会让学生自己来讲讲知识点,从而考察其对定义的深层理解。
“关于数学竞赛”
L老师想说:
数学竞赛对申请的帮助
数学竞赛对于本科申请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补齐申请人个人发展主线的重要一环。
顶尖大学的招生官不仅仅希望看到申请人漂亮的标化成绩,更希望看到学生在自我发展上的规划和继续进步的潜力。
而竞赛就是能够凸显出学生亮点的一个有力工具,它既能显现出学生有主动探究知识、挑战自己的动力,也能显现出学生在面对更深奥的知识时深入研究的潜力。
掌握这三点
竞赛轻松拿捏
对于竞赛的学习,我认为它和课内知识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技巧。
1. 要有“不求甚解”的精神。竞赛过程中为了方便答题,通常需要学习些高级的定理与结论,这些内容的严谨证明通常是学生现阶段知识所无法理解的,如果学生非要自己从头到尾推导地明明白白,会徒增很大的压力,得不偿失。
2. 对于错题切莫过度总结。很多学习竞赛的学生课内成绩都非常优秀,面对错题非要把它彻底搞懂才肯罢休,但用这种心态学习竞赛会把自己搞得很累,因为竞赛题目中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合理”,甚至是由答案反推得到的问题,对于这些题目即便没有答对,理解答案后直接过掉就是最好的选择,没有必要非得反思自己怎么做才能做对所有同类题目——它很可能根本没有同类题目。
3. 多成套刷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竞赛时都重刷题轻模考,一段时间的备考后,知识点掌握的很棒,但对于如何分配答题时间、试卷的难度分配如何、自己答题策略是什么却做不到心里有数,所有大家在备考时要专门留出时间用来刷成套的题,切忌闷头刷题。
*以上内容获得导师本人授权发布,未授权的原创内容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违者必究!
看了L老师的留学和工作经历,
你是否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
喜欢L老师的同学来这里集合!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顾问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