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会疑惑,科研到底是不是美本申请时的必须项?我们偶尔也会看到一些没有任何科研经历就冲进藤校和Top 20的案例。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他们拥有大多数人没有的资源。因此,通过科研成果和教授资源为申请增添助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仍然很有必要!但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遇到了这些问题:几年级开始做科研?做什么主题的科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
做好科研的3要素
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3点:设计个性化项目,打造“个人标签”;选对适合自己的项目;选好教授资源,做到效果最大化。
科研项目选择及留学规划请扫码【翰林提供报名服务】
1.设计个性化项目,打造“个人标签”
哈佛大学官网曾发布一篇招生准则,内容大致讲述了他们审核学生申请时,会特别关注的20余项个人特质,其中有2部分与个性化项目高度相关。
第一部分,哈佛看重学生的成长与潜力。你是否已经尽最大努力完成学术成就,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最大潜力?你是否有足够的驱动力做更多的事情?是否合理规划利用时间?是否具有主动性?
第二部分,哈佛很看重学生的学术与兴趣。你是否对学术、课外活动以及个人兴趣方面的任何事物都具有足够的好奇心?你从兴趣当中学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成功还是失败?
我们做个性化项目,就是为了让大学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对什么东西有好奇心,能不能理智的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计划。
相信很多准留学家庭都会疑惑,怎么设计个性化项目才能脱颖而出?
设计个性化项目时,一定要注意将学术兴趣与专业相结合。
2.选对合适项目,才能事半功倍
对于准留学生而言,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在选择科研项目时,要注意避开一些误区,以提高效率。
常见的科研误区有3个:觉得科研门槛低,过于急功近利,低估专业引导。
觉得科研门槛低
有一部分家长认为,科研的门槛很低,有手有脚就能做,但实际上,做科研需要一些必备基础能力,并不是所有同学都适合做科研。
首先是精力分配能力,这一点会直接影响科研的完成。比如有些只能将精力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同学,其实不是很适合科研,这是因为做科研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几个月,如果你中间遇到其他事情又无法两件事同时进行,会严重影响进度。
其次是探究能力,即是否有好奇心想做学术探究。很多同学都会对一些事情感兴趣,但并不想花时间进行深入探究,由于缺少兴趣的驱动,这类同学也不适合做科研。
第三,思辨能力。做科研需要你提出问题,并进行假设验证,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都需要思辨能力做支撑。
最后,做科研还需要解决困难的能力。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选题太宽泛、找不到合适的采访对象、采访被拒、仪器故障……如果因为这些问题而产生退缩,就只能收获“烂尾”科研。
总得来看,适合做科研的学生有三类:
1,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喜欢钻研探究;
2,能够灵活变通,根据自身性格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类型;
3,具备做科研需要的基础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
过于急功近利
有一部分准留学家庭,迫切希望用科研成果为申请“添砖加瓦”,以致于出现一系列揠苗助长的情况,适得其反。
比如学生目前的能力和水平还达不到要求,就被“按头”做科研,最后由于解决不了遇到的相关问题,得不到成果,只能不了了之。
再比如部分家长非常迷信“学霸同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参加科研项目,由于缺乏兴趣最终也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因此,想要获得可以运用到申请的成果,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形式。
低估专业引导
想要做好科研,专业导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3.选好教授资源,做到效果最大化
目前市面上不同的科研项目都会有不同的教授授课,这也让很多准留学家庭在选择上犯了难。
部分家长觉得教授资源非常高大上,一定要好好利用,但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条件。
比如有一些八、九年级甚至更低年级学生的家长,会向我们咨询选哪位教授的科研项目比较合适。实际这个阶段的学生基础还相对薄弱,达不到科研的学术要求。
一般而言,教授讲授的内容更加适合高中生学习,尤其是定制项目,对学术基础的要求更高。在项目中,教授也会将你当作大学生来指导,对你的期望和要求也相对较高。
还有一部分同学通过教授的指导,发掘出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这也是对教授资源的良好运用。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