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冶金生态工程→金融学
零基础却拿到了唯一满分的成绩
从“公立常春藤”→JHU
不断迎接挑战是她所热爱的!
从金融分析师→教师
多次转变成为她的教学优势
……
一起来看看她是如何一路向前,拼搏向上的吧!🔽
翰林W老师
商科导师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利商学院企业风险管理硕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金融理科硕士,5年美国留学工作经验,教育专业背景综合工科/理科/商科。
● 回国在金融/互联网/传媒行业担任品牌战略及商业模式分析的工作,以及在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的经验,创立产品并实现产品的上线及商业化全过程。
● 多段工作经历,曾任Interpublic Group传媒集团大中华区品牌营销策略资深总监、某互联网企业高级商业分析经理。
● 在美求学期间,同时辅导MBA及本科生的统计/金融/数学/算法等课程的助教工作,课后辅导,考试样题准备及辅助教授的学术研究等。
01勇于挑战的性格
让我选择了“跨专业”留学
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我们学校在专业领域内做得很优秀,自己的成绩也挺好的,就想着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我对出国的想法萌生得比较早,小时候走过很多地方,见识不一样的世界对我的影响很大,出国留学一方面是对知识的追崇,另一方面是想自己去丈量更多的世界。
从冶金生态工程→金融学
我从小到大都喜欢挑战不一样的学科,硕士申请选择跨度与本科专业较大的金融学,一部分是受家庭的影响,另外一部分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有理工科背景,对理工科所需的工具掌握得都很好,相对转起来会容易些。
基于这些原因,我在硕士申请时选择了金融学专业。
决定留学后便全力以赴
因为“跨专业”的特殊性,我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拿到offer,于是我将重心花在了相关专业的实习经历上。
当时的目标企业是西门子东亚总部,因为平时喜爱追美剧的缘故,我的英语水平还不错,只是对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欠缺,于是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恶补,成功拿下实习offer。
这段实习经历给我带来的成长很多,一方面是气质上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跟着项目经理旁听会议、整理笔记等等,见识到了一个大外企的工作流程,开阔了眼界,也让我对金融学有了更确切的了解。
02从“公立常春藤”到JHU
不断向前
初到国外让我“压力山大”
第一段硕士经历是在宾州州立大学,也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金融学的学习。
当时初到美国,既要一个人照顾自己的生活,又有“家里花了钱,怎么可以读不好”的想法,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多重压力。
还有就是学习压力非常大,因为要用另外一种语言去学习另外一个专业。当时有遇到两位老师,对我的帮助都很大。
一位是华人老师,他教我直接用英文学习,而不是遇到不会的地方用中文去百度、Google,只需要从头到尾都用英文学习就好,有任何疑问都会热心为我解答。
另外一位是来自韩国的教授,他在接触金融学之前学习的是化学和物理,和我的经历其实是很相似的,所以他知道我本质上是哪里不懂,再给我细心解答。
在这两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最后拿到了3.9的高GPA。
多重因素让我选择了JHU
选择继续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企业风险管理,一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因为JHU的排名更高,如果能申请成功肯定是不错的。
此外,我会有一个想法:自己本身是学理工科的,如果想要读商科的话,目前为止的知识储备是不是还不够扎实?
因为在宾州州立大学读的金融学比较偏应用层面,对管理方面没有那么了解,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于是我决定再去深入学习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企业能有更充分的了解。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宾州州立大学位处于郊区,而JHU在华盛顿中心,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文化,也是我选择JHU的原因之一。
真诚是申请的“必杀技”
申请JHU的所有流程都是我独自跑下来的,过程十分繁琐,但这都是必需的。
另外就是我有了一次面试机会,当时招生官询问了我为什么要再读一个研究生?以及经历过哪些困难等等。招生官在我们的交流中看出了我对世界是充满好奇、愿意迎接挑战的,我表达出来的意愿也不是急于找工作,而是想要“full ready”。
其次我和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跨专业学习,解决困难最后拿到了3.9GPA的故事,招生官认为我是一个学习能力、抗压能力都很强的人。基于以上这两点,我成功拿到了offer。
在这段面试经历中,我总结出来一些招生官比较看重申请者的因素。第一就是态度,你是不是respect to knowledge?还是说来这里边是随便镀个金?第二就是世界观和价值观,20多岁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初具形状了,招生官会注重申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03起点比同学低
但仍拿到最高分的秘诀是……
中美学习氛围的差异
国内外同学的学习氛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中国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不太好意思提问,但美国学生不然,比如我们上统计课时,其实中国学生很明显是有优势的,我们数学会比较强,但白人同学会问各种问题,非常善于提问,并且不羞于提问。
其实这样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因此我在课堂上也会鼓励同学卸下面子,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问。
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
因为深知自己的学习起点比班级里其他同学都要低很多,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有一门课很有意思,只有我一个人本科不是这个专业的,但却只有我一个人拿了满分。
我觉得我是抓住了一种心态。我是零起点,只要考了60分,那就是学到了60分,但别人如果是80分的起点,他学到85分,那他只是涨了5分。
对于我来说,我会把所有东西都当做从来都没有学过,然后从头来学一遍,这样的基础会更扎实。
学习需要专注
我觉得自己的学习秘诀有两个吧,首先人是要专注的,因为专注是一个效率很高的事情。
我们在国外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时间管理,就是time management。因为在国内的时候大部分事情都有别人给你打理好,但在国外是没有人管你的,人也比较少,所以我觉得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且专注在上面很重要。
其次就是我当时有一个录音笔,因为怕自己课上听不懂,我会把每堂课都录下来,当然我会跟老师申请权限,回家就反复听,如果再听不懂我就去门口“堵”老师,一定要解决自己的疑问。
04教书育人让我感到心静
留学时期就接触到了教学事业
我在美国留学期间就有接触教学工作,同时辅导MBA及本科生的统计/金融/数学/算法等课程的助教工作,负责课后辅导,考试样题准备及辅助教授的学术研究等。
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教学,遇到了非常多不一样的学生,不管学生的年龄、基础如何,我都会将知识从头到尾传授给他们,鼓励他们勇于提问。
一些契机让我决定回国发展
硕士毕业后有留在美国工作,做的是金融分析师的岗位,后来由于没有抽中工作签证,心里想着是不是回国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因为这样一个契机,我决定回国了。
回国后也很快就找到了金融方面的工作,有做过金融分析师,有在互联网做过商业分析和战略分析,也有在传媒公司做一些品牌营销、品牌战略等,涉猎非常广泛。
选择教书育人这条道路
之所以选择教师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一直认为选择一个工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每天花的时间是有一个价值感追求的。我觉得做这件事情能够让我很安静,我安静下来就会更有活力,看着更智慧,我也更喜欢这样的自己。
选择国际教育是因为自己也有这方面的优势,第二点是我教的内容要让我保持对商业的敏感,与时俱进,这对我整个人的状态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05用商业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作经历成为我的“教学优势”
因为之前的多段工作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更多实战的例子讲给大家,让同学们对于商业的理解不再只是浮于表面。
商科学习并不像解答一个物理问题,会有公式,更多的是建立一种对商业世界的认知,这种东西都是文字化的,是枯燥的。这个时候我的优势就在于给学生讲一些很生动的例子,例如一个企业是如何运行的?蜜雪冰城是如何成为全球第三大连锁品牌的?瑞幸创始人怎么又开了库迪咖啡?……
这一系列生活中的案例非常能激发学生对于商业的学习兴趣,分析这些小故事也会对商业世界的认知有很大的增益。
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学生
在我曾经的经历中,有学科上的转变、工作行业的转变,非常多从0→1的过程,这也恰恰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优点,我能知道学生到底是哪里不会,因为我自己当初也是这里遇到了问题,感同身受是我的一个优势。
之前有遇到过一个学生,处于一个心情比较低落的状态,因为别人都学会了,自己还没有学会。我和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是怎样从什么都不会,然后拿到了高分,直到现在开始传授知识给他人,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放在眼前,让他备受激励。
商科学习中的重点&误区
在我接触过的学生中,那些学习优异的同学时间管理方面都是很优秀的,以及受情绪的波动会比较少,不会受他人的影响。
在商科的学习中,最难最重要的点就是要对商业世界有认知,因为作为学生的时候,对这个认知相对是少的,除非是和父母平常的聊天会涉及一些,但并不是系统的学习。所以我认为平常可以多读一些文章,或者是多看一些视频讲解,用案例帮助自己理解。
盲目刷题是商科学习中的一大误区,特别是中国学生特别爱刷题。不刷题不代表就不做题了,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去理解题目。例如公式背错了,那公式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商科学习注重的是理解背后的逻辑。
目前也有很多同学都陆陆续续收到了offer,我想给大家提的建议就是:从现在开始就可以管理一下自己的时间啦!假如父母也给你安排了一些活动,那自己也可以表达出来,我更希望再加哪些少哪些,每天可以怎么安排?锻炼一下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最后,给大家强烈推荐一本课外书籍《The Defining Decade》, 这本书讲述的是20到30岁这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大家也可以在不同阶段再看一遍,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悟~
获取W老师同款书籍,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顾问老师免费领取!
* 以上内容获得导师本人授权发布,未授权的原创内容禁止转载到其他平台,违者必究!